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本物沧舟
本物沧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5
  • 关注人气:1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绚烂奇崛的山谷——读《鳄鱼街》

(2010-05-21 10:27:35)
标签:

文学

小说

祝鹏

文化

《鳄鱼街》[波兰]布鲁诺·舒尔茨著 杨向荣译

    卡夫卡的才气传递给了布鲁诺·舒尔茨,他的灵魂也附着在了舒尔茨的身上。读舒尔茨的《鳄鱼街》,读者很容易就会发现,舒尔茨受卡夫卡影响极深。卡夫卡的小说中揭示的那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人异化变形成非人的奇特景象,字里行间那种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行文的艰深晦涩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样出现在舒尔茨的笔下。但与卡夫卡相比,舒尔茨更注重文采,其小说在艰深晦涩中蕴藏着丰富的诗意。而且,舒尔茨的文字有着柔软华美的质地,与卡夫卡的坚硬枯涩大不相同。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舒尔茨这位受到艾萨克·辛格、约翰·厄普代克等人推崇的作家,是一个陌生人。在这本《鳄鱼街》中文版面世之前,国内只有《外国文艺》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刊发过他的几篇小说,所以大多数国内读者不知舒尔茨为何许人也。但读者只要读过舒尔茨的作品,就很难忘记这个人。这正像余华在《鳄鱼街》的序言《文学和文学史》中所说:“布鲁诺·舒尔茨似乎建立了一个恐怖博物馆,使读者在走入这个变形的展览时异常地小心翼翼。”《鳄鱼街》里,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舒尔茨的眼里夸张变形:“父亲”变形成蟑螂、螃蟹、蝎子,半裸的傻女孩异化成一堆被蝇群包围的碎布片,车前草变形成“不知羞耻的肉体”,火车异化成复杂的迷宫……他虚构的这些怪异而骇人听闻的景象让人过目不忘。
    《鳄鱼街》收录了现在已知的舒尔茨的全部小说作品。该书的译者杨向荣先生说,他翻译这部只有20多万字的小说集,花了很长时间,反复修改了很多遍,并且说这部书需要无限地翻译下去。作为读者,我以为,阅读这本并不算厚的书更要花很长的时间,要反复看很多遍,并且需要无限地阅读下去。因为,舒尔茨的作品不是一览无余的平原,而是绚烂奇崛的山谷。


《鳄鱼街》里的29个短篇,看似相互独立,但实质上,在舒尔茨苦心经营的那个变形世界里,一直有一个中心人物,这个人就是“父亲”。书中的《圣显》、《鸟》、《裁缝的布娃娃》、《蟑螂》、《盛季之夜》等10篇,主人公就是“父亲”。而在其他的篇章里,仍然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父亲”的影子。“父亲”这个像疯子、怪癖患者,又像思想家、哲学家的人物是舒尔茨着意描绘的对象。这个人的行为举止怪异不羁,眼里看到的世界是癫狂的、紊乱的、颠倒的,心里想到的是常人只在噩梦中才可以见到的阴森可怖景象。似乎可以这么说,舒尔茨是借助“父亲”这个人物来表达他本人对世界的认识,他所要深刻揭示的,是存在、生活、命运、人生等等,在其常见表象的内部,其实掩藏着不可理喻的荒谬性。舒尔茨的小说不容易读:他的富丽繁杂的修辞会让读者眼花缭乱,他的冗长拖沓的句式和抑郁柔软的叙事基调会让读者感到不耐烦和坐立不安,他设置的荒谬的意象和晦涩的象征会让读者怀疑自己的阅读水平(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欧芝克誉之为“现代欧洲最伟大最原始的想象”),他刻意淡化情节并使小说散文化、散文诗化的手法会让读者找不着北……他似乎完全弃读者于不顾,只顾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独自地梦游,说着只属于他一个人的难解梦话。然而,舒尔茨自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读者越过他层层安插的阅读障碍,跟随他进行艰难的文字探险。

书评人:储劲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