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自我死——《与基督同死同活》第一章

(2010-02-02 09:45:42)
标签:

基督

十字架

信仰

自我

救赎

死亡

生命

情感

主复活后,来到主坟墓前的几个妇人,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24:5)读者可能会觉得本书好像在做同样的事。事实正是如此。别看这书中常提到死人,可这些死人确实真正的活人。为了简单明了,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各各他。三个十字架上的人,其实经历了不同的死亡。中间十字架上的人是为罪死,其余两个人,一个是在罪中死,另一个则是向罪死。那第三个向罪死的人——一个悔改的贼,正代表了你我应丛书的一类人。本书强调这类人的死,以使我们重新认识基督徒自相矛盾的特征。

自相矛盾的事物带有明显的抵触特征。基督徒和他活出的生命也是如此。事实上,基督信仰的中心——我们的主被钉十字架——将永远是个活生生的极为矛盾的事件,它是最大的悲剧同时又是最大的胜利。

关于得救,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神为人所预备的救赎上,而且还存在于个人的得救经历中。以耶稣的话为例,“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9:24)这里所提到的是通往基督徒生命之路的矛盾性质。

真正重生的人重生在被钉死的十字架上。多么令人奇怪的一句话!看起来多么矛盾。但是,基督徒不仅重生在十字架上,而之后的生活也过着钉在十字架上的生活。正如使徒保罗对此所作的令人难忘的见证:“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今天活着的不再是我”。(加2:20)

在神的新创造中,生命开始于死亡,并且随后的生活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生活。……我们的家庭和教会里所出现的多数问题,大都因为我们过着脱离十架的生活所致。

于是,“十架上的生活”成为识别基督徒生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个将消极面与积极面结合在一起的短语,首先提到的是“钉十字架”。在开始新生活之前必需先面对死亡。有些枯叶可能长时间挂在树上,但有一天茁壮的新芽会把它们挤掉。同样,在基督徒的经历中,只有当我们看自己向罪死而单单向神活时,我们才能真正向自我、向罪死。在实际生活中,基督徒所经历的死、活两方面不能分开。但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分开来讲。

本书直言不讳的强调“死”这一方面至关重要。人的本性想要一个容易的宗教。很少有人愿意付代价,每个人却都想要得恩典。

许多人传讲的基督是个世俗的基督,并不完整。而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认为真正的基督不仅是慈爱的,而且是公义的。如果我们要认定他做我们的救赎者,也必须同样接受他做我们生命的主。

在基督的信仰中分别提到了两个十字架:救主的十字架和信徒的十字架。前者若缺了后者,便为枉然。有些教会只过分强调神为人做了什么,却忽视了神要人做什么。

真正的基督信仰难以被普遍接受,因为它对人的自我太严厉,这个自我必须被置于死地。在我们与生俱来的状态里,这个自我生机勃勃。自我有时也被称为肉身、旧人或老我。他曾是我们整个生活的中心。

自我是一个偶像,在信主前我们不知不觉地崇拜着他。但自我是人最大最近的敌人。马丁路德说过:我怕自己的心胜过怕教皇和所有主教。使徒保罗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身之中没有良善。这是个正常清醒的态度,是成千上万人看不见的事实。

人的天性乐于崇拜自我,没有丝毫想推翻自我的念头。人看不见自我的真相,更察觉不到这自我在许多方面妨害人的最高福祉。

到什么地步一个人才能真正的说:我已经向自我死了呢?这是从基督的呼召以某种方式触及到人的心灵深处开始的。“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可1:17)。倾听这样的呼召,通常会引发人内心的精神危机。

人要经历多少内心争战才能真正归主?这显然是因人而异的,各人有各人的经历。但是,即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人也必须经历一段危机时期和一个抉择的时刻。而自我和基督是如此敌对,以致接受这一个就必须拒绝另一个。

当基督的呼召催促人做出选择时,人的内心深处会爆发齐声抗议:不,我们不要这个耶稣来掌管我们。这个内心冲突可能是一个长期、极痛苦的争战。当人开始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时,会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善自己的行为规范,借此提升各人生命质量。于是有人认为他们能通过做善事、改善人际关系来挣得一张天堂的入场卷。还有些人错误的认为,他们能够靠超人的意志力及自律来硬的神的接纳。但这样实在毫无希望。神不会赐予那些夸耀自己良好品德的人内心真正的平安。当这种态度还存在,其自我就仍旧任性的活着。

罗马书第七章描述了这种内心争战,其中反复出现的人称代词“我”表明那自我仍安坐在宝座上。一切沿着这条路亲近神的人,只能以绝望呼求告终。正如大数的扫罗从内心发出的:“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4)但在这绝望的呼喊之后,保罗说:“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罗7:25)靠着基督,保罗得到了释放。

自我不会把自己赶出去,甚至在重生者的生活中也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把基督迎进我们内心的殿堂中,自我这个偶像就将翻倒,正如大衮倒在约柜前一样。

许多人在顺服地将自我钉死在十架前,都曾徒劳地设法改善或改变它。有一些人,他们认为必须回避社会才能摆脱自我。于是他们拒绝所有自然的人际关系,退居在沙漠、深山等远离社会的地方禁食、苦修、与肉体的罪性争战。

虽然自律有很多被人肯定的方面,但这不是圣经所教导的向自我死的方法。它没有办法让这顽固的自我死掉。想把自我改变成基督徒同样也是徒劳无功。耶稣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约翰福音3:6)。无论人怎样努力,肉身生的就是肉身。这邪恶的自我无可救药。保罗说:“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马书7:7)。既然这自我不能改变,他就必须被钉十字架。因为除此之外,人没有别的办法从自我的捆绑下得释放。

任何一种自义、自辩的表现都反应出一个事实:这人仍然允许他的自我继续任性地活着。保罗在谈到他同时代的犹大人时说:“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马书10:3)。其实在这方面绝不仅是犹太人,这是全人类的特征,每个人的自立感和自义感都是根深蒂固的。正是因雅各过于自信,神最终不得不使他残废,从而让他依靠神而不去依靠自己的聪明。而在此之前,神无法进入雅各的生命,无法占据那长期被自我占据的地位。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牧师漫不经心地问一位上了年纪的乡下基督徒:“你认为基督徒生活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话音未落,又继续说到:“对我来说,我想是拒绝罪恶的老老。”

“不对”,那年老的智者答道:“最难做到的是弃绝自以为义。”

我觉得老人的回答,正反应出对人类本性和对基督教信仰实质最深刻的认识。我们太爱自我,难以弃绝他。我们并未意识到我们其实和扫罗王一样:神要他灭绝一切亚玛力人,他却怜惜了其中最好的。无论我们多么想留住自我生活中某些看来好的东西,神却要求我们彻底放弃它。这强大的“我”是与神为敌的,而且永远不会去服侍神。

神呼召我们走的这条由主基督掌权的基督徒之路被称作“死路”,因为它有效地将我们心中的自我置于死地。如果有人问我们能付得起代价走另一条避开死路的路,那我们就是在骗自己了,这是不可能的。以神的新价值观看,生命开始于死亡。那条被多人选择绕开死路的弯路,已被恰当地称为“人生最昂贵的冤枉路”。当一个人尝到丰盛生命之前,他应当亲身经历自己的各各他。

信仰的混乱困扰着现今的宗教领域,引起这混乱的原因之一,是存在太多的对基督教真理的滥用和曲解。这些几乎毫无例外地给自我留下了空间。

当今较有影响的一位宗教人士称:“一个失去自尊的人是一个活在地狱里的人。”从他的话中不难发现,现今基督教信仰旗号下的自我崇拜已发展到何种惊人的地步。这位众人士所设想的福音其实是在吹捧人的自尊。这对基督教是个多大的扭曲!

已故的脱泽尔在他的著作《旧十架和新十架》中写出了如下的见解:“不声不响地,多半在不知不觉中,一个新十架进入了当代世俗的福音界里。这新十架……让亚当无忧无虑地活着,他的生活动机没有变,他仍然为自己的享乐而活着。只是现在他的兴趣在于唱诗和看宗教电影,而不是唱通俗歌曲以及喝烈性酒。新十架不钉死罪人,它给人指出另一条路。它把人引向一条更清洁、更欢乐的生活之路,它挽救人的自尊。对任性的人,它说:‘来吧,为基督任性。’对利己的人,它说:‘来吧,以主的名义自夸’。对寻求刺激的人说,它说:‘来吧,享受基督徒大家庭的快乐’。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接受它,基督教的教义偏离到了跟随社会风气的歧途上来。”

引发这种现象的道理似乎是真诚的,但这真诚带有欺骗性。神是在十架上赐给我们新的生命,而不是一个被改造过的旧生命。神所赐予的生命开始于死亡,只有在钉十架的经历之后才会出现。

这种神学在实际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它对于一个觉醒的罪人有什么要求?很简单:他必须悔改并且相信:他应当离弃自己的罪而后弃绝自己。这罪人就能指望神赐他能力完成神要他做的事。

福音是好消息,因神已预先给我们的旧人致命的一击。罗马书六章说:“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 在各各他,神灭绝这个自我奠定了根基。歌罗西书三章3节说:“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这是神的心意,在他眼中也是这样看我们的。虽然我无法解释,但神的话使我确信,基督的死为我们成就了大事,使办不到的事成为可能。否则这自我是无法灭绝的,现在却可以了。借着神在我们心中运行并赐给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做成神预备要我们做的事。因着我们在基督里得胜的地位,借着圣灵的能力,我们要和“自我”这个敌人作战。这不是我们自己能办到的事,但缺乏我们的积极配合,神也不会独自去做。没有神,我们办不到,没有我们,神不会去做。这是神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记载在路加福音中耶稣的两段话,也同样强调了这一点。“耶稣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福音9:23)“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14:26)。显然,“向自我死”是回应基督的呼召,作他门徒必备的条件。前一段引自路加福音第九章的经文,耶稣称它为第一条件,而后一段则指出这是所有代价中最昂贵的一个。

基督对否定自我呼召常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不同于世俗的认识,它的意义远不是只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否定自我。这个自我只要能存活下去,宁愿一再地被剥夺。耶稣的呼召是个痛苦并且终身舍己的呼召,对那自怜、自爱、自我骄纵的本性要严厉。有一句话正确地描述了基督呼召一个人时的背景,他呼召这人来并死在他那里。人只有完全向自我死,才能真正地跟随基督。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在基督徒的经历中,得胜不是来自于努力,而是来自于舍己”这个见解是好的,但不要误解为是在鼓励消极态度。向自我死是回应主的呼召的其中一个积极的表现。以上两段引自路加福音的经文不是让我们信什么,而是让我们去做什么。它们触及的是我们的意志。

得救的信心是发挥功效的信心,它不但使我们从前自私的生活被彻底破坏,并促使我们与基督同活。他的生命将不再像从前一样。在新的治理之下,他不再为满足自己而活,而是为满足那位拣选他作精兵的主而活。这个信念必表现在他生活的每一方面。

“向自我死”是一件把自己交托给神的大事。圣经中提到的浪子,当他将自我钉在十字架上时,正是他对自己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路加福音15:18)之时。当我们第一次向基督说“是”的时候,我们必须对自我说“不”。这行动需要变成一种态度,就是在凡事上都能说:“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18)。

所以,向自我死不是一次完成的事。在信主时,人有多少自我的意识,就必须有多少自我的死。当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时,就会发现还有更多的方面我们不愿舍弃。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呼召门徒再一交投入到门徒训练中。主基督呼召我们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他,而这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在门徒回应主的事上意义重大。保罗对此的回应是:“我是天天死”(哥林多前书15:31‘原文’)。这句话还说明一个事实,就是他已习作滤波让神完全来改变他每天的计划。他对那个骄傲固执的自我采取了拒绝的态度。

有人认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宝座和一个十字架。观念上,当一个人悔改归主就意味着这个自我离开宝座并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行动需要人与神同工。并且,为了持续过十字架上的生活,人需要不断操练各种门徒训练。但我们可以完全仰赖神赐给我们的恩典,以使自我一直被钉在十字架上。

下面这句话正反映出这个道理:“神也许很快会来试炼你,只要随时做好准备。”。神也许会让他人忽略我们的成绩,无视我们忠言良策。但如果我们拥有成熟的属灵生命,就能借着这些经历查看自己向自我死亡的程度。许多时候,神可能正是使用这些讨厌的经历来帮助我们更深地向自我死。

在顺服的事上,这个“自我”最讨厌受别人的指挥。而有福之人却将每一次这样的经历看作是打击骄傲自我的好机会。

愿你从以下这段话中受益:

“每当从神而来的命令,或是从其他合理权威而来的命令,引起你内心的叛逆时,也正是你需要选择顺服的时机。否则你正在容让“自我”在其固有的坚固营垒里继续任意妄为。”

圣经中教导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有福的妻子懂得在艰难的情况下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正是为主舍已的实际操练。

圣经这样描写基督:“他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立比书2:8)。人在反对自我时,便是倒空自己。许多人不能得胜就在于他们从“向自我死”的路上退了下来。他们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来战胜自己。他们缺乏精兵的素质来忍受争战中的痛苦。圣经说:“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了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彼得前书4:1)。这肉身之苦也就是向自我死的经历。

一位圣徒曾这样说过:“有很多脱离世俗的基督徒,却没有离开他们的自我。”尽管我们会认为这只是个人的看法,然而这不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吗?我能在与世界脱离之后,仍依恋着自我吗?这是否可能?我们的主在路加福音十四章26节中所强调的语序非常重要。他将人“自己的性命”排在最后,似乎告诉我们:“自我”对我们来说是最难恨恶的。

很少有人完全清楚,不被钉死的自我是如何玷污并妨害我们对神的服事。

据说,著名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深夜工作时,总在头上戴一项帽子,并点上一根蜡烛,以便不让影子投落在他的作品上。而我们又是如何提防自我的影子呢?自我很难死掉。为了能活下去,它可以作出任何的让步;只要能居首位,它能容忍任何的对手,只要能存活,它同意呆在任何地方。但因它的本性难以改造,我们就不该顾惜它。

有没有办法能一个劲你已经向自我死了?有的。你可以这样测试:设想有人向你行恶,“自我”大声呼喊着要报复。只要报复对你来说还是得意的,自我就还活着。如果你在顺境时骄傲,而在逆境中畏怯,这也显示你的自我还很活跃。另一方面,当你被忘却,被忽视或被藐视,而你却从内心里发出微笑,以爱凌辱和被遗忘为荣,认为能如此和基督一同受苦是值得的――这便是战胜自我了。当你的善良遭诽谤,当你的愿望受拦阻,当你的喜好被冒犯,当你的劝告不被采纳,当你的见解被嘲笑,而你以耐心和爱心默然接受这一切――这也是战胜自我。当你依神的旨意满足于任何衣食,任何气候、任何社会、任何孤独、任何干扰,这也是战胜自我。

下面这首诗是一个人的见证:

没有我的,全是你的

曾经是莫大痛苦,

当我高傲地告诉基督:

“全是我的,没有你的。”

然而他找到了我,我见他

在被咒诅的十架上流血,

我忧思的心微声细语:

“一些是我的,一些是你的。”

日复一日,他的温柔慈爱――

医治、帮助、全备、释放

令我谦恭低语:

“少的是我的,多的是你的”

比高天还高,

比深海还深,

“主啊,你的爱最终征服了我――

没有我的,全是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