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双城
(2021-01-17 21:16:28)| 标签: 文化文学/原创 | 分类: 散文 | 
 
一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午后,我沿着陡峭的石级爬上了后山的森林公园。放眼望去,两座县城三桥飞渡,河柳绕岸,高楼林立,街巷纵横;极目远眺,梁峁起伏的黄土高原,山川相间,沟壑纵横,蓝天白云,逶迤茫茫;蜿蜒的长河如同一条白练,由西而南飘向远方弧形的天际……
正好春日依山尽,最是红霞映晚城。
山峦因高低起伏而多姿,河流因曲折变化而生动。站在高原看黄河,九十九道湾湾这里故事多;登上山坡瞭高原,山河锦绣,长城巍峨,北国风光这里景色美。
所谓县城,在河之畔,一衣带水,宛若一城双翼;隔河跨省,无谓西东,依山傍水,便都自有灵气。
远望晋陕峡谷的这一隅土地,由此及彼,由近而远,便在这默然的相望中看到了许多……
二
在晋陕峡谷的河岸,有两座相对而置的县城。一个在陕北,叫府谷;一个在晋西北,叫保德。——你在西,我在东。
你看我,阳婆从这边升起,旭日朝霞红满天;我瞭你,夕阳从那边落下,长河落日别样美。
一个阳坡坡对着一个阴坡坡,一个山沟沟对着一道圪梁梁,此岸一道川对着彼岸一道滩。河东、河西三十年,风水轮流转。
这面的林涛大道上车水马龙;那面的的河滨公园里绿树成荫。
飞龙山上的兴保塔高耸入云;神龙山上的文渊塔遥呼相应。
五虎山上晨钟暮鼓,佛音袅袅;水陆寺里善男信女,香火缭绕。
高地堎上清风明月,松涛阵阵;宗常山上山水相依,云蒸霞蔚。
同舟广场的喷泉与天一色;金三角广场的舞蹈绚丽多姿。
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形象逼真;井油山上的“木兰兰”红如灯笼。
金峰寺的佛爷爷,护佑着周边的黎民百姓——山河无恙,幸福安康;海则庙的龙王爷,润泽了那里的一方土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天桥峡谷的“雾迷浪”,让黄河上的通河老艘都胆战心惊;皇甫川上的浊浪排空,让一道川的大人小孩儿记忆犹新。
郝家角的枣园,花坞步月,树影瞳瞳;刘家畔的鱼塘,波光粼粼,芦苇荡漾。
“印象故城”源远流长;“多彩木瓜”五谷飘香。
富翁反哺下的高庄则新村美丽如画,高科技引领下的繁庄塔科技示范园四季如春。
登上“高远楼”的台阶,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一湾揽秦晋,长河贯古今;爬上“转角楼”的云梯,向北而望,塞外苍茫:——谁筑长城亘古今,春风秋月总关情。
三
林遮峪墩儿梁上出土的“保德铜贝”,是华夏货币的鼻祖;府谷从墙头到新民陈峁修筑的“边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古化石丰富的“保德红土”,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五彩斑斓的“莲花辿丹霞地貌”,惊艳了他乡四方游客。
保德的“三趾马”化石,陈列于省博物馆;府谷的“犀牛”骨架,保存在府州文庙的“明伦堂”。
皇甫的财主大院,飞檐斗拱,排场依然;陈家梁的晋商老宅,砖雕廊阁,古韵犹存。
长城内外的边墙营堡互为犄角;大河上下的巡河烽燧前后照应。
新民“镇羌堡”的十字分街钟鼓楼,见证了“边城晏闭”蒙汉互市的往日繁荣;寨沟“寨圪垯”上的点将台,上演了冷兵器时代刀光剑影的风雨沧桑。
府州古城,千年石头城,固若金汤,西夏李元昊率兵十万,围攻七天七夜铩羽而归;保德旧城及东关商埠,水旱码头,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烧了三天三夜,成为一片废墟。
府州城南门外的“荣河书院”,素静典雅,门迎万里河山,培养出许多乡绅官宦;马家滩二郎庙里的“晋绥二中”,枕山际水,脚下涛声拍岸,造就了无数革命干部。
四
天桥泉水的清流,滋养了黄河两岸的天下苍生;府谷煨碳的烟火,温暖了黄土高原上的百姓人家;保德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到三晋大地的千家万户。
“保德油枣”为山西八大名枣,康熙册封的冯家川碾盘枣园郁郁葱葱;府谷是全国的“海红果之乡”,王家梁的海红树须三人合抱。
天桥的“石花鲤鱼”曾是皇家贡品;王家墩的“铁锅炖羊肉”亦是民间佳肴。
府谷的凉粉、米皮、羊杂碎,正宗的陕北味道;保德的碗托、灌肠、猪头肉,满满的晋西北风情。
木瓜的黄米,墙头的西瓜,清水的佳酿别样醇;霍家梁的果子,孙家梁的梨,庙沟的黄油满街香。
五
城内南关的陈烈女祠堂,祭祀着古代三从四德的贞洁典范;孤山七星庙的无梁殿里,流传着杨家将与折家军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折太君生在石马川河谷的折家村,最后却埋在了保德的城南。
杨家湾故城脚下的钓鱼台里,感悟宦海沉浮的世事无常;清水川石窑沟悬崖上的石窟里,聆听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
府谷宽坪有个王嘉胤,攻城拔寨,一路向北,率先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保德城内出了个五省总督陈奇瑜,率兵镇压农民起义,在车厢峡上演了“李自成归降”的闹剧。这一方土地上的几条北方汉子,共同书写了明朝末年的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马占山将军率领东北挺进军驻扎在哈拉寨,留下了将士塔、忠烈祠、秀芳图书楼等遗存;晋绥军区的许光达司令,在东关康家滩指挥抗战,留下摇摇欲坠的“欣院”旧址。
正月十五,我从桥上过那面观灯:——踩高跷、扭秧歌,红红火火;放河灯、打烟花,灯火阑珊。正月二十五,你从桥上来这面赶会:——舞狮子、耍蓬船,热热闹闹;挂红灯,转九曲,火树银花。
一到逢七的日子,你家扳着渡船、背裢圪揪来这面的冯家川赶大集;每年的三月十八,我家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迲那面的胡桥沟逛庙会。
隔河的地缘挡不住两岸的姻缘。单是一个柳林碛便有四十多个保德女婿;同样,保德城里也时不时看到许多口音略有不同的府谷婆姨。——这厢有那厢的他舅舅,那厢有这厢的他姑姑,姻缘不断,子子孙孙。
林遮峪戏台上的晋剧唱腔,演绎了杨家将《金沙滩》的悲壮,古城春秋楼前的二人台丝弦,诉说着《走西口》的恓惶与离别的缠绵。
六
我们一起跑过共同的河路:——自古以来,两岸的渡口犬牙交错,白帆点点,号子声声,难分你我;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制的机驳船插前倚后,府谷的“先锋一号”率先下水,保德的“友谊号”也紧接着开始运营;到后来,沿黄公路的相继通车使两岸的天堑变为通途。
也曾一道走过口外:——路过石庙焉,打火抽锅子烟;回头望故乡,两眼泪汪汪;朝南跪下磕一头,踏上了漫漫西口路。
我们唱着一样的歌谣:——同样的山曲儿,你叫“信天游”,我叫“爬山调”。这边的山沟里,杨仲青唱一嗓子“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个谁?”那边的圪梁上,王向荣豪情放歌“你知道那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而马家滩的河畔上,马玉涛悠然唱起了“马儿呀,你慢些走,慢些走哎。”
《黄河母亲》的雕塑,隔河而卧,大小相当,形同神异,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秦晋之好》的出入境标牌,悬挂在黄河桥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见证了你来我往的笑容。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