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清末和中华民国初年,随着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连环画开始作为通俗读物出现。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文化启蒙运动和出版业的发展中,连环画逐渐广泛流行。北京称连环画为小人书,上海称图画书。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时,定名为连环图画。
中国连环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连环画册和报刊有多种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行。
连环画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
①1949~1956年,为了取代反动、荒诞、淫秽的连环画,政府把发展新连环画做为一项紧迫任务。到1956年全国累计出版新连环画1万余种,总印数2.6亿册,规模空前。新连环画创作,把文学脚本提到重要地位,改变了旧连环画由作者随编随画的草率做法。在形象描绘上注意人物性格的表现,旧连环画的那种抄袭、模仿戏剧电影形象的弊病得到了改正,不断出现了富有教育意义并真实感人的好作品,如刘继卣的《鸡毛信》、《东郭先生》,王绪阳、贲庆余等的《童工》、《我要读书》,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华三川的《王孝和》等。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这时新连环画基本上占领了图书阅览阵地。
阶段二
②1957~1965年,是新连环画迅猛发展的阶段。一批优秀作品相继问世,长篇连环画如《水浒》、《三国演义》、《岳飞传》等画库也相继出版。连环画开始进入国际文化交流领域。1959年莱比锡国际图书展览会上中国连环画获得了金质奖章。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于1963年举办了第
1届。
阶段三
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连环画无例外地受到了浩劫。1966~1970年,几乎没有出版连环画。1971年2月,周恩来指示出版部门尽快恢复连环画编创出版工作以后,才稍有松动。
阶段四
④1976年10月以后,连环画获得新生。首先是一批反映“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批判性作品,如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创作的《伤痕》和《枫》等,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
连环画《三国演义》





连环画《水浒》




连环画《西游记》




连环画《红楼梦》



中国连环画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53197719#category/type=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