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人与海》葛朗台《复活》玛丝洛娃大观园 |
分类: 名著教学 |
《老人与海》导读
1.请简述《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桑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的形象,他勇敢坚毅,有自信心,不服输的精神。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
答:《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答:桑提亚哥胜利返航时,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渔夫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对付他们了。
答:《老人与海》塑造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他坚强刚毅,勇敢正直,精力充沛,面对痛苦和死亡无所畏惧,在同严酷的生活进行殊死搏斗时从来不丧失人的尊严和勇气,表现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它表现的是人面对厄运和暴力激发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以及在失败面前的勇气和风度。
答:老人与大马林鱼、凶鲨的对比。大马林鱼、凶鲨强壮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领,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而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非常激烈。老人却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虽然留给他的只是鱼骨,但老人终于证明了自己!
《复活》
1. 简述《复活》的故事梗概。
答: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农奴少女玛丝洛娃,又将她遗弃,使之后来成为妓女并被人诬告谋财害命而判流放。成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因良心受谴责而帮她,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玛丝洛娃虽受感动,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而与另一犯人结婚,而聂赫留朵夫最后也抛弃了贵族生活,从而使二人的灵魂得以“复活”。
2.《复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场面。
答: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开始批判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感到寄生生活的可耻,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3.简述你对玛丝洛娃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答:玛丝洛娃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故意装作没有看见聂赫留朵夫伸给她的手,匆匆离开。来病房差点跌倒,她和病孩子一起大笑,挨护士骂也不在意,回家几次拿出聂留赫朵夫带来的照片“欣赏地看一眼”。写出玛获爱情的欢乐。
4.简述《复活》中一次相见的情景。
答: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开始批判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感到寄生生活的可耻,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5.简述《复活》中的主人公的性格。
答: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也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匹克威克外传》
1.请简介英国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答:全书通过天真善良、不谙世事的有产者匹克威克带领其信徒们在英国各地漫游的奇趣经历与所见所闻,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本书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曲折。该书是狄更斯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答:匹克威克被一心想嫁给他的房东巴德尔太太莫名其妙地起诉子虚乌有的毁弃婚约,匹克威克因拒付赔偿费入狱,而律师由于因此无法从赔偿费中拿酬金,就把巴德尔太太也抓进监狱。
答: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他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社团的创始人。然后,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社”的信徒们出来游历。结果一路上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大约经过两年,他的追随者们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于是“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
答:伊倾斯威镇进行国会议员竞选,“蓝党”和“浅黄党”两个相互敌对的党派,互相攻击,大泼污水,把全镇搅得不得安宁。投票时,全镇选民过于兴奋和发狂,致使“暂时头昏的毛病,流行复非常厉害”,许多人“知觉全无地躺在人行道上”。最后镇长只好匆匆宣布选举结果,一场闹剧收场。
答:伊倾斯威镇进行国会议员竞选,“蓝党”和“浅黄党”两个相互敌对的党派,互相攻击,大泼污水,把全镇搅得不得安宁。投票时,全镇选民过于兴奋和发狂,致使“暂时头昏的毛病,流行复非常厉害”,许多人“知觉全无地躺在人行道上”。最后镇长只好匆匆宣布选举结果,一场闹剧收场。
《欧也妮·葛朗台》导读
1.简述欧也妮具有反抗意义的故事。
答: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父女争执起来。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
2. 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一些“吝啬”的具体表现。
答:(1)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2)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是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
3.简述欧也妮的婚姻经历。 答:欧也妮爱着查理,并将自己的全部金币赠给了他。父母去世后她还等着查理归来。查理发大财后写信要违约。她一气之下与蓬风结婚,没想到欧也妮33岁成了寡妇,于是人们又“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就像当年克罗旭他们一样”。
答:他利用大革命的好时机,他贿赂拍卖监督官的手段,三文不值两文地买到了当地景好的葡韵园;他荣任镇长期间,曾冠冕堂皇地为“本地的利益”,造了好几条出色的公路直达自己的产业;在房产登记的时候,他利用职位,神不知鬼不觉地占了不少便宜;在地侯爵老爷乎头拮据时,他又用极便宜的价格,买下了弗鲁瓦丰侯领地。
5.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最让人难以忘记的一个情节。
答: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死了。
《红楼梦》导读
1.“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答: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晴雯却出任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答: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这些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答:如:宝黛初会,读西厢,菊花社, 闭门羹, 葬花,焚稿。
有一次,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严重地挫伤了她。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答:[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王熙凤]
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史湘云]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抗议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贾探春]
探春在贾家虽为庶出,但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她性格乐观,虽远嫁他乡仍勇敢面对,而且反过来劝慰家人。
1.《巴黎圣母院》中,当爱斯梅哈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请作简要介绍。
答:卡西莫多把爱斯梅哈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克洛德趁机威胁爱斯梅哈达姑娘,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加西莫多愤怒地把克洛德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震撼的场面。
答: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加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3.讲一个能表现加西莫多心灵的故事。
答: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加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答: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加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5.简述《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对话内容
答:黑衣主教克洛德和他的弟弟约翰有这样的两句著名的对话:主教说:“结果不会好的。”而约翰回答:“但开始会很好的。”这寓示着生命是一个过程,开始和结果同属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只不过不同的是两个阶段是平等的,是同样重要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