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

(2014-02-25 11:51:20)
分类: 种植业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08〕6号)、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财办〔2009〕95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特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如下:
一、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建立由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专家组指导下的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县、乡(镇、街道)两级网络由同级农技人员组成,村一级网络由村级农民技术员组成。
二、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与对象
县级农技人员按产业实行“包乡(镇、街道)联村”责任制,通过划片每人承包1—2个乡(镇、街道),并联络指导本乡(镇、街道)产业生产重点村;乡(镇、街道)一级农技人员实行“包村联户”责任制,每位农技人员负责指导1—2个行政村农业生产,联络指导科技示范户,并通过科技示范户将先进技术辐射到广大农户;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作为村一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随时为村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并做好广大农民与县、乡(镇、街道)两级农技人员之间的联络工作。
三、农技人员的服务内容
(一)专家组服务内容:
1、宣传贯彻有关“三农”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当地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重大农业决策,提供科技咨询。
2、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市场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等需求,研究提出本县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方案。
3、组织实施并带头开展我省农业“五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制定主导产业技术推广规划;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操作规程,编印技术资料和技术明白纸。
4、通过农业信息网、农业短信发送平台、农业12316服务热线、《农民之友》农事科技简讯等,为农民提供相关科技信息,解答各种农业技术咨询。
5、培养和培训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等,解决农技员、科技示范户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
6、组织主导产业标准化示范,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生产模式示范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产品准出、市场准入等农产品监管制度的要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指导搞好田间生产。
(二)县级农技人员服务内容:
1、协助专家组制定全县的农技推广计划,完成专家组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农技推广任务。
2、组织开展农业“五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宣传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处置,指导农民采用良种良法、科学用肥用药、开展标准化生产。
3、组织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相关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组织及农民按照农业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及生产模式示范图,开展标准化生产,搞好田间生产。
4、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农技员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对农技员、科技示范户、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及时解答农技员、农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联系、指导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重点示范户,开展生产调研、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
5、及时掌握全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及时报送和发布农事信息,完成有关调查统计。
6、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高效率。
(三)乡(镇、街道)级农技人员服务内容:
1、宣传贯彻有关“三农”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协助落实上级农业科技部门在当地开展的农业“五新”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2、负责1-2个村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联系10户科技示范户。通过现场指导或12316、技术咨询等渠道,及时答复农户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应向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或专家寻求帮助。
3、在上级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农业“五新”及农业标准化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情报发布、防治、处置,组织农民按技术操作规程和模式示范图开展标准化生产。
4、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建立“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记载生产档案,开展标准化生产。
5、掌握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及时报送和发布农事信息,完成有关调查统计。
6、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高效率。
(四)村级农民技术员服务内容:
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五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采集并上报本村农业生产与产品销售信息;带领本村村民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接受本村村民技术咨询,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并及时反馈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
(一)目标要求:
各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到95%以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二)量化工作指标:
1、专家组量化工作指标:
①掌握农民的科技需求动态,年提供1项以上农民急需的有效实用技术,组织1次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活动,联系1个乡(镇、街道)、1个科技示范基地、1个生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10个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服务工作。
②开展县乡农技员的业务培训,每人每年培训100人次。
③及时答复12316、农民现场技术咨询,答复率达100%。
④组织技术培训,结合本县生产实际,利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每年开展1次以上农业技术讲座;全年举办本产业农民参加的培训班不少于5期,培训农民不少于150人次。
⑤结合农事季节发布有较高质量的农情信息10条以上。
⑥全年下乡(镇、街道)、村、户时间不少于50天,完成年度业务工作报告和1篇以上课题调研报告。
⑦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高效率。
2、县级农技人员量化工作指标:
①年主持或参加1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的实施,组织1项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
②联系1个乡(镇、街道)村、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农业生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10个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
③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本专业的授课,参与举办本产业农民参加的培训班或现场会不少于5次,培训农民不少于200人次。
④全年入乡(镇、街道)、村、户时间不少于100个工作日,入联系户平均不少于5次。
⑤通过12316、农民现场技术咨询,答复率达100%。
⑥发布农情信息15条以上,年度业务工作报告1篇。
3、乡(镇、街道)级农技人员量化工作指标:
①开展1项以上农业“五新”的示范推广。
②在辖区内联系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大户)、10户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
③年组织农民培训100人次以上,举办或参与举办科技示范户参加的培训班和现场指导会4次以上。
④年下村到户时间150天以上,入联系户户均5次以上。
⑤12316、农民现场技术咨询的回复率达到100%,报送或发布农业生产及科技信息20条以上,年度业务工作报告1篇以上。
五、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
根据各岗位的量化工作指标,切实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把农技工作落到实处。
六、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
服务对象上门办事或来电告知有关事宜,首个接洽者应视情况进行处理,并报告有关领导,根据领导的意见告知主办站所或有关责任人,确保接办事项及时落实。
七、落实服务承诺制度
接到有关农业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农技咨询,相关农技责任人,应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予以及时解答,当天办结,一时解答不清楚的应及时请示上级业务部门,在一周内告知当事人。
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因农技人员自身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奖惩办法进行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