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计算水稻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2010-09-25 20:13:15)
|
|
|
|
|
所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是指与理论上最高有效分蘖位的分蘖第1叶同伸的那张母茎叶的出叶期。例如,第7叶腋的分蘖是理论上最高有效分蘖,那么与第7叶位蘖同伸的母茎叶是第10叶(7+3)。即这个品种第10叶出叶期是它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意思是说,第10叶长出时,是该品种有效分蘖的最后期限了。第10叶长出之后才发生的分蘖就无效了。
有效分蘖临界期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不同品种的拔节叶龄和母茎拔节时分蘖必须具有3片叶以上才有效等理论推算出来的。它的计算公式是: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品种主茎总叶数(N)-品种主茎的伸长节间数(n)
故把“N-n”叶龄以前出生与“N-n”叶同时出生的分蘖都当成理论上的有效分蘖。
例如,16张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它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时第11叶(16-5=11)的出叶期,与第11叶同时长出及以前已经长出的分蘖都是有效分蘖。
掌握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计算方法,在栽培上有重要意义,下面仅举几例:
(1)根据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大小确定适当的移栽秧龄。凡品种越早熟,叶数越少,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就越小,有效分蘖总节数也越少,如果秧龄太大移栽,则在大田的有效分蘖就太少或无。因此,这类早熟品种移栽秧龄要比迟熟(叶数多的)品种适当小些。
(2)根据品种和秧龄的大小确定插植基本苗数。根据品种的叶数和伸长节间数可算出它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根据叶蘖同伸关系可算出最高有效分蘖节位,再根据移栽后的起步蘖位一般是秧龄减1,就可以推算出它在大田直接从主茎长出的一次有效分蘖数。计算公式是:
主茎在大田一次有效分蘖数=主茎总叶数-伸长节间数-秧龄-1
例如,15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插6叶秧,则其主茎在大田的一次有效分蘖是3个(15-5-6-1=3)。从计算公式可知,品种叶数越多、移栽秧龄越小,在大田的一次有效分蘖越多,插植的基本苗数越可少些。反之则相反。
(3)根据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迟早制定水肥。知道了某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是第几叶之后,可以有计划地制定采取促进有效分蘖的水肥措施和控制无效分蘖的水肥
|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