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盐名寺知道多少

(2008-11-14 09:02:27)
标签:

杂谈

   诗人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烟雨楼台中。当然说的不是具体数量的多寡,应该是用来形容数量多的意思。海盐历史上有多少寺庙寺院我没有考证过,也很难考证,有的毁了没有再建,有的毁了又重建,有的毁了建建了毁。真正能从古保存至今的不多,在我看来如今在和不在的寺庙,金粟寺和天宁寺是不得不说的,因为前者是东南第一古刹,后者为浙北第一古刹。

公元2008年1月24日,人民网转载了一条来自《嘉兴日报》的消息,消息称金粟寺为江南三大古刹之一,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全盛时有房屋5048间,僧侣上千人,规模十分宏伟。又云:金粟寺的恢复重建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和浙江省有关方面领导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经济繁荣,百姓富足,这几年,江南大地建寺造庙并非鲜见,金粟寺的恢复重建得到省有关方面和国家佛教协会的重视,足见金粟寺在佛教界的地位。说来真是有缘,公元二OO八年十一月四日,我有幸亲眼目堵了“金粟建寺1761周年、赐名‘广慧禅寺’1000周年暨修复奠基祈福法会,社会各界人士,高僧云集金粟寺旧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亲临奠基仪式并讲话,自发前来参加仪式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不知其数,其场面热烈壮观。

   要了解金粟寺的地位,还得从我国佛教史说起。明宋濂在《太平万寿寺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吴之时,佛法虽至中国,而大江南则无有也。”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开始佛教只是在中原一带流传。东汉末年由僧人、著名译经家安世高等人传入浙江。佛教中有一句术语,经来白马寺,僧度赤乌年。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中国的佛教自汉朝白马驮经而来,而到晋代赤乌年江南才开始建寺设庙,才有佛教传入。

   金粟寺是由一个名叫康僧会的僧人始建的。赤乌 (238~251)中,也就是三国时期,僧人康僧会来到当时的吴国首都建邺,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设像行道,翻译佛经,并为吴国大帝孙权祈获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孙权为之设塔并建了三个寺庙,这三个寺庙,一是金陵的保宁,一是太平的万寿,再便是海盐的金粟寺,保宁寺在南京,太平寺在安徽当涂,从此江南大地佛法开始兴起,香烟缭绕于青山绿水之间,梵音声声于亭台楼阁之中。所以说,金粟寺的建造开创了东南沿海建寺的纪元,翻开了江南建寺的第一篇章。据有关史料说,作为江南佛国的杭州西湖最初出现寺庙是在公元326年,金粟寺比之整整早一百多年。所以金粟寺素有浙江第一古刹之称。在修复奠基仪式上来自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的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告诉我们:金粟寺和历史早于普陀。

    康僧会出生于何年无从考证,他的祖籍为西域康居国,就是现在的中亚一带,世居印度,后因随父经商,移居交趾,现在的越南。十余岁时,双亲并亡,便出家当和尚。他好学博览,通晓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康僧会是我国佛教史上最负盛名的神僧之一。康僧会除为孙权祈获舍利,创建江南三大古刹外,他与孙权之孙孙皓还有一个毁寺保寺的故事。因为孙皓专横残暴,曾下令遍毁神祠,波及寺院。康僧会应召见孙皓,孙皓说:“周孔既明,安用佛教?”康僧会回答道:“周孔不欲深言,故略示其迹;佛教不止浅言,故详示其要,皆为善也。圣人唯恐善之不多,陛下以为嫌,何也?”说得孙皓无言以答,只好作罢。说来也是巧合,一天,孙皓在菜园中得一金佛像,孙皓让人放到肮脏的厕所里去,用粪汤往上面浇灌,他与大臣们在一旁看着嘻笑取乐。顷刻之间,孙皓全身肿痛,昼夜呻吟,痛苦不堪,太史占卜道:“这是冒犯大神而招致的灾祸”。孙皓突然醒悟,大喊:“吾以慢像致此耳。”于是迎像供事,请康僧会说法悔罪,康僧会为之开示玄要及授五戒,少顷,病痛顿消。从此孙皓对僧人以师傅之礼相待,崇饰寺塔。

   康僧会于吴天纪四年(280)秋圆寂于天禧寺,僧人们用漆将他的身体包起来,想永久保存他的身体,这是一种古老的防腐技术,康僧会成了一具中国式的木乃伊,被供奉在寺庙里,传说,有一天,其像忽腾空来到海盐秦川,许多寺庙想把他请去供奉,却无法搬动,只有金粟寺请之,飘然肯就。因此,金粟寺曾长时间供奉着康僧会身像,为镇寺之宝。至明洪武二十年(1387),康僧会的身像才移请至大报恩寺供奉。金粟寺曾经将康僧会真人像远道运来供奉是千真万确,至于那真身像腾空飘动似乎太过于神奇,而佛教本身就是既唯心又唯实,善男信女们这样绘声绘色的传说,无非是为了表示康僧会对金粟寺所倾注的心血和情感罢了。

自古寺庙多劫难,千百年来,中国大地寺庙或毁于人祸或毁于天灾的不知其数,只可惜,在我国佛教界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寺庙,几经磨难,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它的痕迹,我在金粟寺的旧址上只看到了一块石碑,幸好有这块石碑,让我们考证了金粟寺所历尽的沧桑。石碑由亭子保护着,石碑为青石制成,高221厘米,宽98厘米,厚27厘米,石碑正面刻有明正统十四年礼部尚书胡滢撰写的《重建金粟广慧禅寺记》,碑文为行书,字迹端庄清秀,我在这里摘录一部份:“天下之禅刹往往专山水之胜,然其能化蓁莽之区为金碧之宇,易麋鹿之场为龙象之筵,与胜境名于悠久者,由有以启于前而继于后也。武原之南,距城邑一舍余,有山曰金玉,有寺曰广慧,枕麓面流,树石岑郁,禅寺之绝,冠乎一邑。原其所自,岁在赤乌,有神僧号康僧会,自康居国而至江东,显其灵异,诚感舍利之祥,塔启长于之号。康僧既而游方至海盐金粟寺山,时值炎暑,构亭施茶以济渴,朝廷闻之,赐名茶院,已而建寺居焉,……”

    朋友黄心培先生根据有关资料,画出了明朝鼎盛时期金粟寺的建筑布局图,发表在《重印金粟寺志》上,他画的图纸有证有据,全部出自历史资料的记载。寺院前后七进,以次为山门、天王殿、古山门、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方丈,而左右各种附着建筑足有数百幢,排列有序,其规模之大,宏伟壮观。

金粟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的地位又如此之高,当然会引来历代帝王将相的注重,(969),武肃王钱镠至金粟施茶,赐号“施茶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赵恒亲为金粟赐名“广慧禅寺”,距今恰1000周年。明洪武初年(1368),太祖朱元璋遣使降香,并将大战陈友谅时所获的战鼓——独桑鼓藏金粟寺,清顺治十六年(1659),时任金粟住持木陈道忞应召至京见皇帝,敕赐“宏觉禅师”称号,并赐“敬佛”二字,宝印一方,篆曰“太和之印”。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赐金粟寺墨宝心经一卷,并于康熙三十三年敕追谥圆悟为“慧空禅师”。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为金粟寺颁赐楹联一幅。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皇亲书《题金粟笺》一首。

    多少年来,金粟寺曾经迎来过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诗词颂文。唐朝诗人司空曙有《送准上人归金粟寺》一诗,明中叶王阳明亦有《留题金粟山》之作。明、清之际,钱谦益、吴梅村等知名文士均与金粟僧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到是比较喜欢明朝诗人曹勋的《题金粟寺二首》,前一首这样写道:我闻金粟名,来谒示病相。不见隐几老,松竹空函丈。雨花谁声闻,擎钵定非想。归去一笑粲,春风快双浆。后一首是这样的:入门不见佛,已悟本无相。若为是真求,沙界等寻丈。欣逢两禅老,妙悟灭心想,行当求所求,筏喻不言桨。诗中描写的其景其情禅意幽幽,很合我意,这几年出去旅游,每当走进寺庙,我总喜欢离开躁杂的人群,找个避静之处,独自一人在殿堂回廊中转悠,任香烟缠绕周身,凭声声木鱼梵音入耳入心。

当年康僧会与孙皓斗智斗勇保下来的金粟寺,后来还是被毁且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清咸丰年间受到战乱的重创,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寇严重破坏,房屋存者无几。如今金粟寺又迎来了重建的曙光,在伤感如此名寺随着时光湮灭在人祸的同时,庆幸它能在不久的将来又可得以重生。

    相对于金粟寺,我对天宁寺就熟悉得多,我们好像是老朋友,因为工作的关系,单位在每年的大年三十都要派出人员,为前来除夕之夜烧头香的善男信女们维护秩序,久而久之,我与主持也成了朋友,天宁寺原名禅悦院,它位于武原镇朝阳路最西端,宋崇宁四年(1105)敕赐“天宁永祚禅寺”,简称天宁寺,天宁寺为三进殿建筑,最后一殿为千佛阁,上面悬挂着已故赵朴初大师书写的“浙北第一阁”的金匾。三殿自南而北的中轴线上,首先映入眼的是牌楼、起脚跨进金刚殿,殿正中面南而塑的是袒胸凸肚、笑容满面的弥勒菩萨,弥勒的背后是韦驮天将的塑像;左右两侧塑着四大金刚坐像、过金刚殿便来到大雄宝殿。殿前空旷场地正中置一高大香炉,两侧是一对巨大的青石狮子。大雄宝殿的正中面南供奉着释加牟尼佛祖及其两弟子的高大塑像,在其背后是南海观音立像。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的塑像;紧靠北墙,东西两侧面南的两尊塑像分别为乘坐在青狮、白象之上的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穿过大雄宝殿、展现在眼前的是飞檐斗拱、上下两层高达23米的千佛阁。千佛阁之中供奉的是大大小小神态的上千尊佛像。寺院最后是高耸入云,庄严绮丽的镇海宝塔,是浙北地区仅存的一座元代宝塔。

    从前至后,天宁寺建筑群一进高过一进,除夕之夜,我看着善男信女从前到后,边叩头边敬香,看着他们的神情,仿佛每过一道门槛心灵都能经过一次洗礼。仿佛每敬一柱香都能与和、善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脑筋得不一次净化。

    我不是虔诚的佛教徒,我膜拜天宁寺,是出于对曾经的主持梵琦的敬仰。东南亚沿海自古多海患潮起潮涌曾经吞噬过多少生灵多少良田。唐宋时海盐县城离海尚远,但到元时,汹汹海涛不断摧崩海岸直逼县城,于是,梵琦萌发建镇海塔的想法,以镇海怪潮魔,造福大众。自古好事多磨难,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宝塔几度屡建屡毁损,但梵琦始终不渝,屡损屡建,历时二十九个春夏秋冬,终于在他七十岁那年将塔建成。传说,建造的时候,梵琦对每一块砖都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仁慈为怀,行善积德,坚韧不拔的心愿和行为感人至深,被尊为“国初第一等宗师”。

    天宁寺内的镇海塔给了太多的神秘,首先它是浙江省内目前仅存的5座元代古塔之一,而塔基平座,内部方形分层错位的特有形制又是省内唯一的。与它初次相识时,它给了我一种历尽沧桑,经受过百般苦难的感受。那时它因当年两次遭受日寇海上炮火的轰炸和后来的台风侵袭,塔身倾斜,塔尖缺损,看了令人心酸。2003年8月起,当地政府用了三年时间将塔修复,使它恢复了当年的雄奇魁伟。让我特别感兴趣是,在修复过程中对塔基纠偏加固地表砖石清理时,人们惊喜地发现了地宫,并挖掘出土了金涂塔、铜制镏金观音像、玉制如来像、5箱经书等大量文物。

     太平盛世,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寺庙香火必将旺盛,这几年海盐大地上掀起了建寺庙高湖,人们纷纷自发集资捐款,每个镇都建起了一个庙,行走在街巷村道,时常可以看到一队队的中老年妇女,中间穿插着一二个男人,特别显眼,她们或肩挎香袋,或手是香篮,脸上挂着笑容,前往庙宇神殿祈福,她们这样,与其说是烧香拜佛求平安精神寄托,更是一种休闲娱乐和消遣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试验田的收获
后一篇:澉浦,澉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