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尧舜史迹考》27

(2023-10-31 12:33:58)
标签:

历史

 

 

历山上的尧庙与舜庙

 

河北省涿鹿县潘城遗址西北三里的历山东麓,姚字屯(今

讹称“窑子头”)村西的山坡上,有唐尧庙、虞舜庙遗址,西南约一里多的一个山弯中,有瞽叟祠遗址。对此,《大魏诸州记》记载曰:“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唐尧)虞舜庙。

《尧舜史迹考》27唐尧庙在上,虞舜庙在下,两庙相隔的中间坡地民间称之曰“丹墀地”。唐尧庙和虞舜庙的基址,与桥山黄帝庙基址相同,都几乎为正方形,而非后世数间排例而成的长方形。今唐尧庙残存庙基,东西宽20米,南北长23米,高约三米,基址上存有碑座基石一块,正中有安装碑石的凹形槽。

根据历山上拾到的龙山时其暗纹黑陶,与桥山黄帝庙址上的暗纹黑陶一致,我们认为其始建年代都在龙山文化时期。根据历山山坡上的砖瓦堆积证明,此庙在秦汉、魏晋、隋唐等不同朝代都有征新修葺的经历。

《尧舜史迹考》27

    舜庙近年有盗墓贼光顾过,在其基址上挖出了一个盗洞,盗洞由于挖开了庙基上堆积的残砖碎瓦和泥土,暴露出了原庙内方砖所铺的地面。

《尧舜史迹考》27

历山,由于《后魏舆地图风土记》在引《大魏诸州记》的历山记载之文中,错误地附会了一这样一段文字,这样就影响到一些不研究、不求实际的人们,错误地将其当做了黄帝合符的“釜山”。

《大魏诸州记》的记载原文为:“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阚駰的《十三州志》记曰:“广平城东北一百一十里有潘县”张树案:“《路史》云‘广平城东北十里’脱百字。《魏土地记》曰:‘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又,城有潘泉’。”而《后魏舆地图风土记》引用《大魏诸州记》之文,变成了“潘城西北三里有 《尧舜史迹考》27 山,形似覆釜,故因名之。其下有舜祠、瞽叟祠存焉。” 《尧舜史迹考》27“《唐》:郎击切。《集韻》:郎狄切。音歷,瓦器,或作 《尧舜史迹考》27 。”后世有的地理志,又依《后魏舆地图风土记》所附会之“形似覆釜”继续附会曰“故名釜山”,这样,历山,在有些地理志书上就变成了“釜山”,尽管其记载的地理方

位未变,山上有唐尧庙、虞舜庙、瞽叟祠亦未变,这就给一些不爱动脑子,也不进行研究,反而爱显摆的人附会历史造成了所谓的“根据”。

《尧舜史迹考》27

——————————

《太平御览·卷四十五·地部》。

《康熙字典·午集上·瓦部》。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8页。

《尧舜史迹考》27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为了搞活经济,纷纷利用历史遗址开展旅游事业,这本来是既发展了经济,又传承和传播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好事。但是,有不少地方负责旅游工作的领导干部也就想借此出政绩,弄名声,纷纷以“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的面目出现,不惜编造历史、历史地名,以其一知半解的文字出书,并且利用公权力、公共资源,动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有不同学术见解的情况下,这些摇身一变而为“学者”的人们,还会利用行政、经济资源雇用一些无原则的“文人”编造文章进行宣传。这种情况,客观上就是篡改和糟踏中国的历史。其后果是使历史变得虚无难信。假如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历史,也就失去了历史之根。一个失去了历史之根的民族,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