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提升而努力
——第四届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工作(生物学科)总结
陈乐东(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包河区第四届名师工作室自2015年3月16日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发文至今,任期近三年。岁月匆匆,时光冉冉,2017年也将转瞬即逝,遵循区教育体育局6月19日的《关于开展第四届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工作情况总结的通知》精神,现将生物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盯住目标不放松,扎实工作见成效
根据《包河区第四届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导意见》(见包教〔2015〕13号)文件要求,制定“2015—2018包河区生物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学员自身素养、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为目标,遵循主动参与、合作研究与自主发展原则,以教育科研课题为抓手,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优秀青年教师专家引领、自我成长的模式,寻求优秀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包河区积极创建安徽教育第一强区,培养锻造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思想,同时拟定了工作室工作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三年来,生物学科名师工作室坚持以服务包河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新课程改革为先导的方针,坚持专家引领、自主学习与名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以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龙头,打造高效生物学课堂;以观摩和参加高水平的教学比赛,聘请专家讲座为平台,促进全区各校及我区生物教师素养的提升,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学科活动,吸纳青年教师,形成交流、分享、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着力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引领包河区生物学科教学改革和生物教师专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1.课题立项研究
(1)合肥市基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实践和研究》(HJG15172),2015年10月立项,2016年1月开题,2017年6月进行课题中期评估,2008年初结题。
(2)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课题《基于“初中生物微课教学”网络平台资源的管理和应用的研究》(AH2016015),2016年9月立项,2017年3月开题。目前正在研究中。
2.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到2016年,包河区生物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的有10人:陈乐东、王贞、胡青霞、尹有芬、徐萍、胡桂娣、汪玲、蔡沂(李洁、周春晓);学科带头人:王贞、尹有芬。区级名师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骨干教师有7名。
合肥市历届(2010、2013、2016)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统计(包河区)
合肥市首批
骨干教师
|
合肥市第二批
学科带头人、骨干
|
合肥市第三批
学科带头人、骨干
|
学科
|
骨干
|
学科
|
骨干
|
学科
|
骨干
|
0
|
2
|
0
|
4+1
|
2
|
3+1
|
包河区历届(2008——2014)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统计(生物学科)
包河区第二届
(2008年)
|
包河区第三届
(2011年)
|
包河区第四届
(2014年)
|
名师
|
学科
|
骨干
|
名师
|
学科
|
骨干
|
名师
|
学科
|
骨干
|
1
|
0
|
1
|
1
|
0
|
2
|
2
|
1
|
7
|
陈乐东
|
|
王贞
|
陈乐东
|
|
王贞
|
陈乐东
|
尹有芬
|
胡青霞
|
|
|
|
|
|
尹有芬
|
王贞
|
|
汪玲
|
|
|
|
|
|
|
|
|
胡桂娣
|
|
|
|
|
|
|
|
|
刘鑫
|
|
|
|
|
|
|
|
|
杜晖
|
|
|
|
|
|
|
|
|
徐萍
|
|
|
|
|
|
|
|
|
郭德伟
|
3.包河区生物联盟校成为全国生物学科实验与研究基地
2016年3月10日上午,在合肥市第48中学望湖校区图书馆内,隆重举行了包河区生物联盟校“全国生物学科实验与教研基地”挂牌仪式。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教材服务中心副总经理王娴、南京师范大学生物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中外生物教材研究所所长,苏教版教材《生物学》主编汪忠、安徽省教科院生物教研员钟能政、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特级教师李卫文、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黄威、包河区生物名师工作室成员、市级课题成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包河区生物联盟校的“全国生物学实验与研究基地”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教材服务中心和苏教版《生物学》编委会在安徽省建立的第一个研究基地。之所以把基地建在合肥市包河区,汪忠教授说,是因为包河区生物名师工作室在省市区教研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生物学教科研活动丰富多彩,科研成果丰硕,全国都有名,其特色全国少有。包河区生物教师团队有潜心教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有一批朝气蓬勃的骨干教师,这个团队具有合作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根据基地建设要求,包河区“全国生物学科实验与教研基地”要建成“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即“合肥市包河区生物学教育科研成果展示中心”和“苏教版生物学科教学研究、教材建设成果展示中心”。基地的建设将有益于对学生的培养,有益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师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提升。基地联盟校将充分发挥区生物学名师工作室的团队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生物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生物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参加全国高水平赛事
(1)2016年11月18日,刘鑫参加第四届国中小学实验说课比赛,荣获三等奖。
(2)2016年11月24日,葛亮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年会生物学实验案例说课比赛、展示荣获一等奖。
5. 承担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生物学科)培训课程
(1)2015年5月,陈乐东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15课标理念进课堂”项目中主讲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教学思路”课程;陆清、尹有芬参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教学思路”课程的录制。三位老师录制的“专题研究”视频等资料,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录用。
(2)2015年5月,王贞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课标理念进课堂”项目中主讲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及其教学思路”课程;张君君、刘鑫参与“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及其教学思路”课程的录制。三位老师录制的“专题研究”视频等资料,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录用。
(3)2016年4月,陈乐东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16年全国中学生物教师国培项目”中担任“名师谈教学”系列专题主讲教师,王贞担任互动教师,获得好评。
(4)2016年4月,葛亮执教的课例“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吴曼执教的课例“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录用(由包河区生物名师工作室推荐)。
(5)2017年5月,吴曼执教的课例《探究“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学案等资料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推荐,被山东省“2017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项目培训课程录用。
6. 受聘“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6)”远程培训项目指导专家
王贞、周龙清被聘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6)”远程培训项目北京大学“初中生物”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团队成员,参与教学指导和网上答疑。
7. 再次在全国初中生物学(苏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介绍包河生物学课改经验
2016年.11月在全国初中生物学教材(苏教版)培训会上,王贞以“找寻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为题做经验交流汇报。在此之前,包河生物教师团队曾多次在全国初中生物学教材(苏教版)培训会上交流经验(2006年11月成都培训会,陈乐东、周龙清交流经验;2009年合肥培训会,陈乐东交流经验)。
8. 参与编写《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继参与《森林课堂》编写之后,王贞、杜晖再次参与区地方教材的编写,该书已于2016年2月有时代出版社出版。
二、以提升生物学教师核心素养为己任,打造生物学骨干教师队伍
三年来,工作室以提升包河区生物学教师队伍核心素养为己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探索优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以“五项措施”、“六条要求”促教师成长。采取“聘请专家导师专业引领;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规划;实施‘青蓝工程’,形成互助团队,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开展各项评比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问题研讨等“五项措施”,提出“研读专著”、“开公开课”、“撰写论文”、“指导获奖”、“课题研究”、“成员结对”等“六条要求”促进包河区生物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健全组织,吸纳成员。工作室接收成员的原则,申请加入工作室的老师必须有热情,积极肯干,善于学习和钻研。只要积极参加活动,愿意承担工作,承担各项培训和竞赛,都吸纳为工作室成员。目前工作室有23名成员。由于工作研究的需要,我们还接纳团体成员,条件是学校生物教师比较多,有共同承担一项研究课题或某项工作。如滨湖寿春中学的生物老师就是工作室的团体成员,他们在杨早林主任的带领下,承担了工作室的很多工作,研发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微课的制作,承担子课题研究,承担了区生物教研活动。同时,根据成员参加工作室活动的出勤情况、在工作室承担工作的情况,以及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等情况,工作室每年对成员进行微调,有进有出。葛亮、吴曼、王苗苗、徐萍、支兰、刘査平、蔡沂、朱梦凌等都先后成为工作室的骨干力量,并在各项比赛活动、支教活动、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
3.成立核心小组。2045、2016两年年,工作室申报立项了两个课题,一个市级,一个省级。为便于课题研究工作,工作室成立了核心小组,主要成员有“陈乐东、王贞、周龙清、胡青霞、徐萍、杨早林、刘鑫、尹有芬、胡桂娣、汪玲、葛亮”。主要职责是,讨论课题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计划、分工、课题任务的承担,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核心组里还包含技术保障组。
4.制定工作制度和纪律。工作室有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活动纪律、档案归档制度等。督促成员自觉参加工作室的各项活动,遵守纪律,按时参加各种活动,严格请假手续。从而形成互助互学、资源共享、成果分享、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积极向上的团队。
5. 实施青蓝工程,创新成长机制。2013年在3月15日,在包河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启动了青蓝工程,聘请了专家导师,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搭建了舞台。在专家的指导下,修改了2015-2018年的三年规划,设定了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在专家导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自我成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升成员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成就名师。
6.追求共同的目标。生物名师工作室同仁的共同追求目标——“做一名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幸福的生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