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碘蒸气检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


标签:
碘蒸气培养皿叶片绿叶淀粉教育 |
分类: 学科教研 |
10月22日上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听了七中唐丽霞老师上的一节《探索光合作用发现的历程》,课上,提到了用碘蒸气来检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因为,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实验做“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时,用的是稀碘液。于是,就产生了好奇心,用碘蒸气怎么做呢?
回到学校后就一直想做一做。
10月26日,天气晴朗,合肥地区的气温在16——25摄氏度。
清晨(7点左右,太阳还未升起),在去学校的路上,路过一家菜地,便从菜地里拔了几株小白菜,带到实验室,插在试管内,再用黑色塑料袋罩住,进行暗处理。
当天下午2点左右,将小白菜的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用黑纸片将部分叶片双面夹住),移至阳光下照光。
照光2小时于下午4点左右将小白菜上的黑纸片取下,做好碘蒸气的准备工作。因为,不知道如何获取碘蒸气,我们就尝试着做。
第一次,将碘颗粒直接放在培养皿的中央,然后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使碘升华,同时将叶片放在气体上熏蒸,注意,叶片没有进行酒精褪色。结果,直到碘粒全升华了,也没有发现叶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再添加些碘粒继续加热,由于局部热度过高,培养皿暴裂(见视频1)。
第二次,总结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们改变的方法,将碘粒放在稀释为75%酒精溶液中,倒入小烧杯后盖上培养皿,进行加热,让碘蒸气挥发,然后用镊子夹住叶片(也没有褪去叶绿色)放入碘蒸气中熏蒸,结果呢,有一点点颜色的变化,但没有我们让学生做的实验明显(见视频2)。
实习生纵静说,我们把叶绿色褪去后再蒸熏如何?根据这个提议,我们又做的第三次实验。
第三次,将处理过的叶片进行褪色处理后,再用碘蒸气熏蒸,结果明显。但我们总觉得,用碘蒸气做这个实验很不科学,一是,用料多,用碘颗粒或在稀碘液多加碘,过于浪费;二是加热不安全,操作也不方便;三是,效果不明显。即使褪色了,蒸熏操作时也很费力。我们想,既然进行了褪色处理,滴加稀碘液,实验现象很明显,又何必用碘蒸气呢?百思不解。
试管内的小白菜
照光的小白菜
熏蒸和非熏蒸叶片的对比
制备碘蒸气装置
褪色处理(左),未褪色处理(右)碘蒸气熏蒸
前一篇:关于成功的话题
后一篇:2009年1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