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因一个老师外出学习,我代其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和通分”。由于我是临时代课,学生不熟悉我的教法,我也不知道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基于授课对象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而且所要教授的知识与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关联比较紧密,我便尝试运用一种需要学生参与度更大的方式进行教学,暂且称其为“迁移教学法”,而学生称其为“迁移学习法”。
“约分”这一内容首先要学习“最大公因数”,我在第一课时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迁移学习法”:1、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因数”的相关内容;2、出示课题“最大公因数”,引导学生检索“因数”的相关知识,说出你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3、自学课本,生质疑、师答疑;4、巩固练习;5、回忆本节课学习新知的方法,提醒学生本节课新知对于后面的学习仍旧有所帮助。
到接下来的“约分”新知学习,继续引导学生用以上程序进行新知学习,本节课需要调用的旧知识除了上节课所学的“最大公因数”外还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带领学生再次感受已学旧知识对于新知学习的重要性。
效果:
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挺好的,而且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尤其到学习“最小公倍数”和“通分”这些知识的时候,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运用“迁移学习法”来学习新知,学生们发现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应该为以后的知识的获取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