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推荐《插秧诗》,很喜欢。推荐如下。
------胜利在望


图取自博友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望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传说大肚布袋和尚是五代后梁高僧,法名契此,号长汀子,浙江奉化人。他云游各地,笑口常开,居无定所,只为度化世人。前些日子读了布袋和尚的《插秧诗》,感觉非常有哲理,深受启发。
某日,布袋和尚契此曾受田家斋饭布施,田家向他求问:“何谓道?”契此答曰:“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初读这首禅偈,一时迷惑于后两句的涵义,前两句我想只要是见过农人插秧的人,一定能体会到偈中的意境。但如何做到“六根清净方为道”?何谓“退步原来是向前”呢?清净,不只是物外的安静、清澈,更是自己的内心干净,所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不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来的自然、安详,更能使自心清净。“退步”一般人认为是失败、不成功,才会向后退,但你何不换个角度看世界,再重头来将自己不熟练的部分先完成,把基础扎稳,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这样岂不是加速向前,也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浅释所在了。
农人种稻,手里拿着满把的稻苗在插秧,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一步步顺次地把秧插进水田。低头弯腰倒退插秧的农人,低下头来才能看到倒映在水里的青天以及水中的自己(低头看到自己的面貌)。
水中天如镜,人要自觉自悟,使本性清澈显见,才能够“六根清净方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污染,那么你若能时时保有自性的清净,这就是道,就是修行了。殊不知,修行就是要我们放下挂碍的道理,愈修行放下愈多,竟然获得更多的是进步。也许你心中的挂念少了,心较能平静的思考,智慧自然能产生于其中,不必很刻意、很强求一定怎样才会获得。
农人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后退;正因为他手拿着青秧一步步的退,退,退,退到田边,退到最后,他就能把所有的秧苗全部插好。大家知道,插秧必须低头和退步。正因为低头,便能看清楚水田中倒映的天光;正因为倒退着插秧,才能迅速把秧苗插完。因此说,有时候,退让并不是完全的消极,反而是一种积极的进取。若与人相处,只有退让才能海阔天空,寻求更大的成功。诚然,在恰当的时机,暂停一下,回顾过去的足迹,有什么需要修正的,规划一下未来,如何才能更加无怨无悔,这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有定力。由此得知,虽是退后,实含积极、进步与开拓的一面。退后是一种转化,往往将危机化成转机。做人处世能够适时“低头”,更能表现谦让与包容的伟大胸襟,因此,心中将能经常保持宁静与平和,思想也将更为明睿与清灵。布袋和尚契此这首偈的末句,借插秧时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在求道的路途上,向前迈进了。表面看来是描写农人从事农作插秧的情景,实则讲似退而实进,退步原来是向前,是颇富有哲理的。这首偈看起来很浅白,实则深藏丰富的人生哲理、禅机。对寻常人来说,这首偈亦禅亦道,真可谓是比喻贴切,要言不繁。
佛经中载:某家来了客人,父亲便叫儿子上街准备菜肴以供食用。儿子出去许久未归,父亲按捺不住,就亲自前往街头探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儿子与一人面对面站在桥中间,眼睛互瞪,双手叉腰,谁也不肯退让。父亲目睹此景,叫儿子先回,自己竟接替儿子与那人继续对峙。如此不肯退让一步,结局不得而知。如果事事能忍让三分,能够转念“你有理,我有过失”,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加完美了。若如此,世界一定更为宽广,待人处世也更加圆融无碍了。俗语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粉身碎骨。”要知,忍一时,何等自在!所以,低头的人生,转身的人生,回头的人生,退让的人生,都蕴含着无限微妙的道理。“退后一步是人生”,“退步”(退让)才是真正的向前,而世间确有不少人难以懂得“退一步”的哲理。“退一步”,这令人省思的金言玉语,大有禅机在焉。
在分秒必争、名利挂帅的时代,常有人把谦卑看做消极,退让当成胆怯;即便有修行观念的民众,也只是把谦卑与退让当成一种品德修养来看待。然而禅师的千古名句“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来是向前”透露出的是谦卑能更高、退让能更远的宏观智能。
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龙为兽中之灵,虎为兽中之王,禅者乃人中之贤,以退为进,以谦为尚,不亦宜乎?
日本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着不同,譬如偈中所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水,在世上是最普遍的,也是最为人类所需要的。观水的流势,当它从山峰上急泻而下的时候,气势澎湃;而当它在平地上缓缓流动,遇到岩石壁岸阻碍的时候,它一定转变方向,改道。而人呢?憨山德清大师恳切地告诫我们:“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生前徒费心万千,死后空留手一双。”切记,退步原来是向前,凡是忍让退一步想,便可享无忧无虑的生活。
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若能开阔心胸,谦容忍让,退后一步,将使紧张关系转成和睦。尤其与邻人相处,更应相忍为和,相互扶持,共同建立温馨安祥的居住环境。毕竟远亲不如近邻。俗谚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到时自有峰回路转的胜境,故待人能谦退礼让,定能赢得彼此的尊重。因此,退让或为人设身处地,常使人生道路,变得海阔天空。

圈友彩豹和《插秧诗》(新韵):
无奈撷食这片田,实难昂首对苍天。
孤清不抵秧成稻,只好屈身退向前。


http://home.kele8.com/smallgame/signetImg/2010412/20104129442688906.gif
2011年
7月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