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孔子故里——曲阜

标签:
游记国内游曲阜孔庙儒家文化 |
分类: 旅游 |
探访孔子故里——曲阜
早春二月,北京雾霾严重,遂起意出去走走,本想去登泰山,不想一路雾霾到济南,没了上山看雾霾的兴致。临时改道,探访儒家文化源地——孔子故里曲阜。
雨中曲阜
到曲阜老城下起朦胧小雨来。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因为同是孔子家乡,在孔孟之道盛行的封建社会,受历代帝王推崇,为孔子修府、修庙、修陵而闻名。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曲阜老城
西北城门
曲阜老城不大,方圆不足十里。正中从南门到北门一条大道将城分为东西两边。孔庙孔府在西半城,东边除北城墙边有孔子大弟子颜回的一些建筑外,是老百姓住的地方。
南城墙角门
城墙修得很整齐,墙外有护城河,绿化和景观都不错。
鼓楼
城中心有鼓楼,中央大街的(鼓楼街)南北各与南门和北门相望,大街东边商铺林立。西边建一孔子迎客处,曰阙里宾舍,是以儒家古风的五星宾馆。
阙里牌坊
此外,老城整个西半部大都是孔家的天下。西偏巷立阙里牌坊,北照孔府南大门,南达老城南城墙,两边布满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点煞风景,要是旺季,孔府门前乱哄哄,成何体统?。
半壁街
孔府西边称半壁街,大概是因为路东边都是孔家围墙的缘故吧。
孔府角楼
孔府西苑牌楼
半壁街中间有一座牌楼,曰孔府西苑,不知是不是后加的?
颜庙
城中靠北门东半是颜庙和颜府。
陋巷
东城民居,称为陋巷。
北门外景
出北门,北门外两边有宽阔的绿化带和护城河,可惜天气不好,下起小雨来。
北门外
有一大路直通城北孔家墓园——孔林。
万古长春牌坊
大道南头是万古长春牌坊,周围绿化不错,还有个停车场。
孔林
北头就是孔林,门上匾额是至圣林。孔林实际上是孔氏陵园,据说从孔子起,孔家直系有影响的后代都埋在这里了。几年前进过一趟,拜谒了孔家父子墓,这次就没有进去。
周公庙
老城东北不远处有周庙,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想来也是后修的吧,天太早没开门,也就作罢了。
二、孔庙
回到南门,不想错过了孔府的早礼表演,直接买票进孔庙、孔府。
孔庙
孔庙、孔府、孔林都是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由于历代帝王来访、册封、赐碑、重修,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号称可与紫禁城、避暑山庄并称的中国三大古建群落。
《金振玉声》牌坊
孔庙前面有三座牌坊,第一座是明朝山东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天水胡缵宗所立并书的“金振玉声”。中间玉字一点偏上,导游说是高看一点的意思。
欞星门
金振玉声牌坊后面,过泮水桥(两边是下马桩)就是乾隆御题的欞星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
《太和元气》牌坊
太和元气牌坊建于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为纯石牌坊。
至圣庙
至圣庙牌坊也是明代所建,称孔子为至圣。
圣时门
至圣门后面是圣时门。
圣时门
至圣门后面是圣时门,圣时门,语出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过了圣时门有三座并列的石桥,称壁水桥。
壁水桥
壁水桥令人想起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这里只不过小一号,桥的档次也低了一档。
同文门
孔庙第四道门叫同文门,进了同文门建筑就多起来了。两边各有一碑,分别是永乐碑和成化碑。
永乐碑亭
永乐碑建于永乐十五年。明成宗朱棣亲题碑文,赞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份”。
弘治碑
弘治碑立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惹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变成无亭碑了。该碑与洪武碑、永乐碑、成化碑并称四大明碑。
奎文阁
奎文阁是孔庙藏书楼,是一座独特的全木结构建筑。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坚固异常,为国内所仅有。
十三碑亭
奎文阁后南八北五,排着十三座碑亭,这是历代帝王所建所赐,通称《十三碑亭》又叫《御碑亭》。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
无亭碑
孔庙还有许多碑刻,由于非帝王所制,集中在园中一角,其中亦不乏精品。
杏坛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三千弟子廊
杏坛前有一祭拜先师用的石质香炉很是精美。两边是供奉孔子弟子三千的长廊,有点像佛教庙宇中的五百罗汉堂。
杏坛(二)
杏坛后边就是孔庙主殿大成殿了。大成殿的建筑规制突破了许多封建帝王的九重、杏黄、龙蟠的禁忌,足见封建王朝对孔子的推崇,孔子地位之高,位越人臣。
大成殿
大成殿建于雍正七年(1729),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十龙柱10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缠柱,为帝王以外所仅有。
大成殿前龙柱
大成殿建于雍正七年(1729),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十龙柱10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缠柱,为帝王以外所仅有。门上楹联,为清世宗雍正所题:”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大成殿
殿内正面,供着孔子坐像,上部牌匾都为历代帝王所题,连座侧康熙所题楹联:“气务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对孔子的称颂,极尽美誉。
孔庙的辅助建筑
大成殿后,就是孔庙的辅助建筑了,无非是家庙祠堂,左庖右厨。
孔宅古井
孔庙据说孔子生前为其居所,这口井,传说便是孔子住在这里用过的水井。
诗礼堂
孔家古井南有一殿堂曰《诗礼堂》,是无冠之官孔家处理公务的地方,从上面的匾额“则古称先”看起来。从的是先祖先例i,墨守成规。难怪中国社会三千年秦砖汉瓦、十六朝封建帝制!
三、孔府
从孔庙十三碑亭东面有一门,称毓粹门,通往东隔壁的孔府。
http://s10/mw690/001steBQzy6T3PaJGhbe9&690孔府大门
从毓粹门往北就看见孔府的南侧门,再向东一拐,就到孔府正大门。
孔府大门(二)
走进大门正中题额“圣府”二字,两边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真是目空一切!唯为表低调,富少顶上一点,曰“富不冒头”!不也有点过吗?
孔府二门
到了二门,有点像大宅门人家了,柱子上是红纸对联:"三羊开泰年年淑景去未还,大象承乾处处春光寒转暖"。
二门进去是作为影壁的重光门,上面贴着门神。
再进去应该是处理孔性公务的大堂。
大堂内景
里边设施比孔庙的诗礼堂简单,但看着怎么也有点县衙的感觉。
http://s7/mw690/001steBQzy6T3R668kue6&690
大堂进去,还有二堂、三堂,两边的房子也非常多,真所谓家大也大。
过了三堂就是内宅了,一进内宅院门,就是一道影壁。从反面看,是一幅戒贪图。供离家的人看。据说“贪”是龙的第九子,貌似麒麟,周身全是被其占有的宝物,脚下四周也堆满宝物,但还不满足,还想将太阳吞入腹中,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听说过龙生九子的各种版本,但这个版本还是头一回听说。不知道孔家据何出处,还是为了旅游紧跟反腐有意为之?
内屋正厅的摆饰中规中矩,也就是被派的大户人家。
内宅住宅非常多,院落也简单。
这个月门通向后花园。
后花园
后花园面积不小,但印象很简陋,假山和水景说不上精致,也没有什么中国园林文化的味道。不知道是孔家低调的真实反映还是旅游设计者的故意为之?
后花园中间有个戏楼,天色阴沉,春寒料峭中照样有人唱梆子戏,看得人三三两两,还呆不住,唱得人应付差使,敷衍了事。
梅花已经开了,给后花园带来一丝暖意。
离开孔府的时候,不禁想到孔子的一生并不如意,更谈不上轰轰烈烈!连著作其实也无可考,语录是否后人假托亦未可知,说到底充其量只是个教育家而已!可是成了中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总代表,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个中缘由,不乏皇家推崇、文人追随,学者附会。最后把从周易到周礼,法家到道家,佛教到道教,一股脑儿归总到儒家名下,成就了孔子超越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者的唯一偶像。细细想来,应该是三千年封建造就了孔子文化,而孔子思想则支撑了十六朝封建帝制的延续!
前一篇:跑马观西欧(十三)
后一篇:油菜花开徽州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