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重发
解梦红楼 17 姽婳词
红楼梦诗词,按句子数量说,最多的是70句群芳联句咏雪五言排律诗。这在上期已经梦解过了。若按七言排律来说,则当属第78回宝玉所作的姽婳词了。共有46句322字。而且就其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来说,是继第50回咏雪诗之后的又一高峰。众所周知,雍正之死,其中有吕四娘刺杀之说。这在红楼梦这部清初名著中,自然不会没有反映。第78回是唯一贾政亲自当众执笔书写,宝玉信口娓娓道来的佳作。不仅把那吕四娘,巧妙的篡写为“林四娘”而且在其后部分,又紧接着做了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儿诔”这是红楼梦里,唯一没有女人参与,而又颂扬女性的诗篇佳作。并有贾环贾兰两人的诗作,陪衬着亮相。那宝玉不仅当众作诗,一气呵成。且难得那贾政执笔听写。足可见作者对此篇的重视程度。请看这七言46句322字的姽婳词。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吒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鮹。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馀意尚傍徨。
这姽婳词,在红楼梦的行文中已经梦解的十分得体了。我们没有必要再来重复。对此后的“芙蓉女儿诔”我们似乎也应令立专篇悉数才好。这里还是说说,这姽婳词的姽婳(鬼话)之意。红楼梦暗指南明王朝败绩的之后事。这里却是出镇青州的恒王。那恒王又是暗指谁?他好武又好色。这青州,似乎就是指当时的北京啊。那恒王当然就是雍正了。如果只是这前80回,由曹雪芹所作。那似乎不确。这明显骂雍正的篇章,都没有被删去。怎么能说后四十回已经完稿而被删了呢?从这姽婳词看,曹雪芹并没有写完红楼梦是真。他在写姽婳词时,已经是呕心沥血了。随后便“泪尽而终”了。那高鹗整理的后四十回草稿,实在是难能可贵啊。几乎看不出多少斧正的痕迹来。后四十回的诗词少,可能就是曹雪芹留下来的诗词本来就少。高鹗不愿意揣摩曹公的原意去乱加些诗词。有人说,红楼梦前80回之后,仅有28回草稿的目录。而没有草稿。红楼梦应当是108回本。也有说后28回草稿被遗失了。想要续写。其实,120回本就是120本。谁也不要去画蛇添足才好。就如同西方维纳斯的塑像。保持原貌就好。还有什么权威出面说108这个数字好,什么水浒就是一百单八将。哈哈,那为什么偏偏是红楼12钗而不是108钗呢?
不过,我这解梦红楼的主要观点,就是红楼梦所倡导的女权主义和反清倾向,过于露骨。而我们的民族传统是含蓄。这姽婳词就是十分明显的实例“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把恒王的残暴写的太露骨太写实了。我们似乎看到了满清扬州屠城的影子。其实您只要再多围困些日子,就如当时的围困北京城傅作义一般。他在插翅难飞的情况下,岂能不降?我们似乎又想到解放战争时,攻克南京之后的战上海,及其后的若干战役。可避免少牺牲的时候,应该说也不少哇。“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足见曹公是一位十足的反战主义者啊。 颐翁有诗叹曰,
一将成名万骨枯,骨枯泪尽写红楼。楼红转眼繁华世,世盛旋污姽婳姝。
姝妹艳桃临战场,场杀多嗜万命休。休怪诺亚韩朝吼,吼来俄美演春秋。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在清代的帝后中,至少有康熙、雍正、同治、光绪与慈安太后五人的死因是历史之谜。其中雍正,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位君主。他于1735年57岁时突然死亡,内幕重重,疑点很多,多年来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以至被后人称为“清宫四大疑案”之一。 对雍正的死,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文书中记载的“正常死亡说”,如最早记载雍正之死的第一手《起居手册》记述说: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位。” 宝亲王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这是最早的记载,后来的《雍正朝实录》与《乾隆朝实录》以及《清史稿》都源此说,所记相同,即雍正帝是正常病死的。但后来许多人对此提出疑问:正当半年的雍正帝怎么从得病到死亡,仅历时三天?怎么死得这么快速而又突然,莫非其中别有隐情。 第二种说法是民音流传极广的“吕四娘刺杀说”。因为雍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著名的阴险毒辣皇帝,喜欢搞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杀戮株连多人,如雍正六年制造的吕留良案与雍正七年制造的张云如之狱,不仅株连到吕、张两个家族,而且波及到甘凤池、周*、吕四娘等成百上千人,杀的杀,关的关,充军的充军,已死的还要开棺戮尸。这些暴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义愤。民间流传“江南八侠”为此千方百计报仇雪恨。“八侠”中有个吕四娘,因其与吕留良同姓,便被民间误传为是吕留良的孙女,并说她武艺高强,深夜潜入宫禁,刺杀雍正,还取走了雍正的首级。使得清廷只得打造了个黄金头颅,装到雍正尸体上收殓,并严加保密,免得丑事张扬。这就是雍正遇刺而死的传说。但细考史实,平心而论,此说是难以成立的。吕留良孙辈中并无吕四娘。在吕留良父子获罪时,其全家都被严密看押,后被发遣极边为奴,吕留良的孙女绝少漏网可能,更难回到北京作案。何况雍正临终前一直往在圆明园离宫,此处戎备森严,驻兵日夜巡逻,一个女子决难潜入寝宫,刺杀皇帝。 第三种说法是近代学者杨启樵参阅清宫留存史料,分析研究,认为雍正是因服饵丹药。中毒死亡的。雍正虽阴鸷异常,但他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一直崇尚方术、迷信占卜,晚年更到处延访修炼之士、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当化因沉湎女色而体质日衰,到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一日终于发病时,养在宫中的两个练丹道士张太虚与王定乾邀功心切,向雍正进呈他们炼的丹药,没想到雍正吃很快就“龙驭上宾”了。正因为此,在雍正死后的第二天,嗣主乾隆就在百忙中突然下了一道谕旨,将宫中的道士统统驱逐出宫“各回本籍”,并要他们严守宫中机密与雍正死况,否则格杀不论。从这些异常举措中,不是可以窥视到雍正死亡原因的一些蛛丝马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