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重发
红楼梦语味如何
红楼梦语续 1
红楼梦语。首推卷首诗。诗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看似作者自述其著书之苦衷,肺腑之言。可为什么说自己说的是荒唐言?既然是荒唐言,为什么还要有一把辛酸泪呢?说明自己是言不由衷的。荒唐事,方有荒唐言。既然知道都会说她是痴情怨语,那味道自然是苦涩酸涩,品之流泪的。为什么还有别的味道呢?所以说,这似乎不是作者自己的原著。而是别人所著拿来品读而发出的感慨。所以才有所谓的脂砚斋脂评本之说。红楼梦从一开始写作,就拿给朋友鉴赏,抄评。而不是全部成书之后,再拿给朋友鉴赏和抄读。这一点似乎与别的书有所不同。以致到后来才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语。颐翁以为,当初就是几位好友之间(闺阁中的闺蜜)以一人执笔,敲敲打打。多数为以当街里巷,烟花柳巷的诗词歌赋为主。每一章节都是散散乱乱的。最终由曹雪芹整理成书。落款也就自然是雪芹一人。并无高鹗续书之说,而是雪芹死后,后部分由高鹗进一步整理而已。
我们说这些的目的,不过是为今人若干好友写书指明一种写书出书的路子而已。也许并不是红楼梦写作的原样故事。这就是颐翁所谓红楼梦语说法的一个理由。哈哈。现代人要想书写的快出的快。需要学学红楼梦的成书套路。大家按照提纲和路数,分头去搞。再由一人或几人总攒。其写书出书速度,肯定会超过红楼梦的。可惜,在中国文人相轻。近现代更是如此。现在连笔墨官司都不打了。自己玩自己的。文艺批评几乎为零。倒是互相吹捧的还有几篇。可这样的吹捧能有什么提高吗?多数时候是圈里人自己惺惺相惜而已。忽然出来个韩寒,骂了几句名家而出了点名气。但他自己却也拿不出像样的长篇来。想某某那样,靠骂人而出名,最后也只好“荷戟独彷徨”了。据说,某领袖被问及此人若在解放后会如何时,回答是,请他闭嘴。要不就只有去坐牢了。
若是现代人都不去写现代,而靠未来人写现在。那还有什么现实主义作家?不过最好就是曹雪芹式的笔法。哈哈,现在还真不少。假借假托民国来讽谏现实的作品,甚至搬出汉武大帝和成吉思汗等等来。总的看也还算说得过去。不过,我们似乎也可以通过研究四大名著,来借题发挥。这红楼梦语,可就勉为其难了。颐翁一贯是傲骨嶙峋的作为。很难在红楼梦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无可奈何,也就只有就红楼梦来说红楼梦了。那红楼梦里的贾雨村,怎么竟然背叛了贾府,落井下石了。可按现在和过去的所谓大义灭亲,又有什么不对?在中国,历来所谓人情大于王法。所以才举得不是滋味。儒家在这方面始终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我不完全信儒教。我是儒佛道及西方各教派兼收并蓄的。红楼梦里,写的比较完美的一个人,就是北静王了。可是对其人物形象着墨甚少。足见写正面人物之难,写坏人和一般人容易。写领袖人物和大人物就难之又难了。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也只是自我或朋友间的赞誉而已。真要是动起笔来,就难了。这正是所谓,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本次梦语就此打住。如何?颐翁有诗叹曰,
才子佳人多恨事,吹嘘褒贬好为之。
盛名之下难服众,众口难调盼大师。
几人视得经济道,治世安邦说来迟。
社会簿记约束市,大同徐徐漫衍滋。(此后才写了红楼续梦38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