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重发
祖国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展望
当此海峡两岸剑拔弩张之际,颐翁却偏要高唱和平统一的高调。真是一个不识时务的怪老头。其实此论是2005年马英九提出一国两区时,颐翁就提出的一种构想。可颐翁是个小人物,只能在自己博客里说说而已。那也不过是一般颐翁写博文的态度。即立此存照足矣。好像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台湾方面都一直在说和平统一。但具体怎么统一?好像谁都拿不出能让两岸方方面面接受的方案来。颐翁不才,经反复琢磨考证,还真就拿出了一个有模有样的方案。具体意见建议,放在了下面。正文文中不便细说。颐翁有诗叹曰,
仁义礼智信成文,文成一统华夏尊。尊从总理说联共,共享和平不二门。
门开两扇同责任,任职任责一家亲。亲兄弟要明算账,账算现实理義仁。
附此前颐翁旧博文 两 岸 统 一 展 望
两岸和平统一,可能在外在美日等国海洋权益及岛争压力下促成。爱国是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恰当中菲,中越,中日岛争不断的形势,台海两岸促成和平统一的局面,就在眼前。 这可能需要我们大陆和台湾,两岸领导层及全体中国国民的政治智慧及勇气和决心。盼望网上诸位广泛参与讨论。 台湾方面,马英九2005年就提出了“一国两区”的构想。 试想在面临狼群包围的局面下,两岸还有什么不可解开的过结呢?我们完全可以让马英九来做统一后的政协主席。这次政协换届选举,就可以留出政协主席的空位子。虚位以待。如果之前台湾方面同意,和平统一方案,马英九可以当选下届政协主席。 此后,台湾选出的首脑,可直接作为统一后的中国政协主席人选。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区,当然是称台湾特别行政区。但与一般省级特别行政区不同。更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有诸多区别。他的首脑不是选后由中央政府任命。而是由台湾特别行政区,直选作为中央政府的政协主席。这一点大陆方面可以修宪确认。同时宪法可以承认台湾特别行政区的若干权限,包括可以保留军队。台湾军队指挥权,归台湾选出的中国政协主席直接指挥。不受中央政府国防部节制。这样就没有任命问题了。 外交方面。中国各个驻外使领事馆,均可设台湾事务参赞。 作为政协主席,主管台湾事务,顺理成章,不仅不必事事请示中央。而且可参与中央的重大决策事务。 大陆直选人大委员长,台湾可以参选。人大常委会再选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由国务院总理组阁,可考虑台湾提出的阁员人选。这样就给足了台湾特别行政区在中央政府的权利。 两岸政治合并,需要两岸高层和两岸人民的智慧和参与啊! 恳请各位网友热议。 恳请相关人士参与讨论。见仁见智。发表各自高见。 颐翁有诗叹曰,
政协主席早已虚位以待,还是元首终归两岸统一。
和平强国厉兵一致对外,造福百姓光耀千秋决疑。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2005年8月19日,马英九正式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同年,他公开表示,两岸双方“既非一边一国,也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区’,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太阳报》说,“一国两区”的提法是坚持一个中国的,不过与“一国两制”有距离,大陆如果缺乏灵活性,可能会错过一些好机。 近日,“两岸一国论”引发两岸政学各界热烈解读,台湾方面民进党反应强烈,大体否定,但国民党方面持有同情理解之倾向。“两岸”并无争议,这是一种空间化的政治事实;“一国”则难有认同,不仅在措辞上微妙区别于传统“一中”,而且强化了这一“前提”的政治宪法意义。此论在对话意识上是对马英九“一国两区论”的积极回应,在表述方式上仍然维持大陆侧重“一中”的抽象表达,未涉及具体政治原则与宪法制度的构想,预留后续对话与博弈空间。 “两岸一国论”表明两岸政治议题之开启与统一架构之想象已成为现实议题。之前的两岸关系侧重文化与经济层面,为政治层面的充分交往提供政治协商的社会基础和舆论氛围,对此两岸都有心理准备。马英九在“一国两区论”中对未来四年两岸宪政沟通层面着力较深,比如两德模式借鉴论、台湾文化构成优越论、治权优先论等,显示出抽象的“一”、争取更为有利的“二”的政治意图。而“两岸一国论”则侧重于“一”,对“二”无具体展开。撇开民进党的教义立场,两岸在“各表”层面还可继续向前走,因为这是辩证的关系,没有在“二”的层面的充分议题化与制度化,就没有“一”的层面的实在法理与制度基础。 如何充分议题化呢?这需要由现实政治回溯近代历史,通过历史来证实“二”的来源与“一”的合法性。传统“一中”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面向,如今在“二”上面的差异根源于国共两党各自领导的中华民族复兴与共和建国历史。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共和肇始,国民党几经奋斗变迁,成就今日台湾之形貌,但其大体的建国理念与宪法架构来自面对中华民族的宏观设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回归常态国家建设,改革以来更是不断与国际社会及传统文化融合,成就今日大陆之形貌。因此,两岸之间在经贸文化论坛之外宜设置专门的历史文化论坛,通过历史观之沟通与共识建构作为政治协商之底线的具体“政治观”,具体可采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设立建国史研究基金会、合作拍摄重要建国影视剧等机制。 至于政治层面,目前对港澳“一国两制”模式的解读仍有空间,两岸政治架构之远期想象与其远溯“两德统一模式”,不如就地取材。该模式的核心经验在于建构了一个弹性化的一体多元治理体系。在中国的统一史上,多元治理体系历来是涵盖国家统一的重要建国思想和制度框架。这是中国式统一的“差序格局”特性,是对“一”的辩证而非僵化理解,是主权与多元治权的和谐共生。更重要的是,这种一体多元的治理体系并非联邦制,而是以历史文化与政治情势复杂性为前提的、介乎单一制与联邦制之间的国家建构思路。 在文化同源的整体笼罩下,由经济而政治、由政治而历史、由历史而宪法,这种多重的“一而二,二而一”正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辩证法,中华民族亦将在此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政治成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