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话说北京 <wbr><wbr> <wbr><wbr> <wbr><wbr>23 <wbr><wbr> <wbr><wbr> <wbr><wbr>北京的长城 [转载]话说北京 <wbr><wbr> <wbr><wbr> <wbr><wbr>23 <wbr><wbr> <wbr><wbr> <wbr><wbr>北京的长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话说北京 <wbr><wbr> <wbr><wbr> <wbr><wbr>23 <wbr><wbr> <wbr><wbr> <wbr><wbr>北京的长城 [转载]话说北京 <wbr><wbr> <wbr><wbr> <wbr><wbr>23 <wbr><wbr> <wbr><wbr> <wbr><wbr>北京的长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据说这个长峪城,是北京保留最高的长城,海拔有1400多米!

在残城楼上眺望远处的长裕城长城
话说北京 23 北京的长城
沿北京地区的西北方向有长城600多公里,保存比较完好的关口,就有几十座。除人们熟知常去的八达岭、慕田峪、居庸关等之外,还有像古北口、金山岭、司马台、白岭关、天华洞、剑扣、黄花城等等。这些虽然也都成了景区。但仍属尚没怎么修葺过的“野”长城。现在去古北口、司马台、金山岭长城的交通比较方便。自驾车只须沿京承路(101国道)直行,到北京与河北交界处就是古北口,汤河大桥右转往东去金山岭和司马台。还可以在北京东直门,坐到密云的公交车,再乘小巴前往。火车,可以在北京北站坐早班7:18发车的,郊游3次列车到古北口。节假日可在北京宣武门、东四十条坐游12路到司马台。
司马台长城旅游区,还为游客提供有登城隐形索道、游览峡谷索桥、鸳鸯湖上泛舟、游泳、垂钓、野味烧烤、住宿、小型会议、山寨篝火等服务。每年6月那里还举办有司马台长城国际滑翔节。每年8月举办长城文化节,9月举办登长城比赛。金山岭长城脚下的山口,有一眼热泉。泉水一年四季保持在30度以上,游客若是夏秋来此,可下水沐浴。故此山口得名“暖泉口”
在密云县与河北省交界处,蜿蜒横亘着一条极其壮观的明长城,从西向东,依次排列为,古北口长城——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白岭关长城。这一带的长城规模壮阔,构筑复杂、精巧,造型多样,在崇山峻岭中跌宕起伏,四合环抱,看不到头望不到尾,周围的山峦涧深崖陡,奇特险峻。古北口素有“京都门户”之称,是燕山山脉的一个断裂带。它与山海关、居庸关同为古代北方和东北各少数民族军队进逼北京,南下中原的三大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在这里开始筑长城,后经历代不断增筑。明洪武十一年建古北口城,成为长城建筑中不可多见的水关奇景。古北口长城气势雄伟,关塞坚固,史称“京师锁钥”包含有险峻的蟠龙山长城、卧虎山长城。这段荒野长城的周边,风景秀丽。附近还有为纪念宋朝名将杨业而立的杨业祠和一个古老戏台等。
司马台长城,峰孤势险,工程浩繁,绵延19公里,敌楼多达35座,以“惊、险、奇”著称,是我国唯一一段保留明代原貌的古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又经蓟镇总兵戚继光和总督谭伦加固。它集万里长城的各种特点于一身。许多样式绝无仅有,均为戚继光在此督建时的独创。著名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教授,誉称其为中国长城之冠。他说“长城是中国的建筑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的长城之最”这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和“世界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最值得庆幸的是,这段长城在1986年修复时,司马台旅游公司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惜重金向当地农民大量收购老城砖,从而保存了历史原状,没有任何现代建筑的痕迹。与修复后的金山岭长城比较。那里虽然也十分壮观,但问题就出在对历史的不尊重上——大批使用新造的砖头。新砖头是青灰色。而老砖头却有着金子般的迷人光泽,远远观望,青色和金色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界线,令人触目惊心。司马台长城,东起望京楼西与金山岭长城相连,是扼守古北口长城东部的主要关口,始建于北齐。司马台长城建在十分陡峭的山峰之巅,有的攀附于几乎达90度的陡峭的山脊上,两边都是万丈深渊,登长城犹如上“天梯”自1569年起,戚继光就调配士兵开始了艰巨的筑台、修墙工程。1571年全部完工。从此以后,在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经昌平县西)的千里长城防线上矗立着1017座雄伟的敌台。可谓千古奇观!
长城,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中国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要加固和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其为“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民工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或说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总长度为8842351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中国长城的修筑,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12700多华里)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颐翁有诗叹曰,观景随处长城野,旅游乐天览胜山。
北京人文多史话,蓟燕古迹漫雄关。
司马台高金山岭,石峡古北浴热泉。
九眼敌楼箭四射,八方拱卫护民安。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即使不是假日,每天登临八达岭长城的游人仍是数以万计,在长城脚下抬头向上看,城墙上热泉人潮涌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在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内,也有几处新近开发的比较清静的游览景点。一处是距八达岭长城西南5公里处,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的西大门——石峡关长城,也就是国内第一个开放的残长城景区。 石峡关长城虽然只剩断壁残垣,但雄风犹在。1644年,李自成亲率大军东征,兵临八达岭雄关之下。他指挥几十万大军冒死冲杀,然而久攻不下。正无计可施之际,有当地一老者献计,转而奔袭石峡关,明军守将唐英中计离关,李自成趁隙挥军破关直入,兵临北京城下。传说此役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大军夜宿石峡堡时有三名军士被杀,李自成没有耐心破案,索性对全堡进行了屠杀,未留一命。
残长城风景挺沧桑 在这近两平方公里的残长城自然风景区内,现存四座烽火台、两段城墙约2000米、一处豁口。以豁口处烽火台为出发点,两段城墙向西南、西北呈“V”字形走向,顺着山势向上延伸。长城垛墙大半已残失,但仍可看出其当年宏伟规模。 攀登路线分为东西两条:东路是沿着新修的登山石阶攀登,到半山腰有观景台,离观景台最近的长城敌楼只有100多米,但不准攀登。西路也是沿着新修的登山路攀登至残长城一豁口处,此处长城伸手可及。已修建了3250米长、4米宽的木制步行道;步行道用距地面1米多高的原木支撑,走在上面不会踩到地面植物,步行道修至一处短崖截止,这里也无法攀登长城。工作人员介绍说,残长城开放的基本原则是以观赏为主。正值春天,“杏花坡”上花团锦簇,而到了夏天“荆花谷”内将涌动着蓝色的波涛,环衬着残长城,构成了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的完美画面。
另外有两处古代遗址不可不看,一是当年修建长城的古石料场,被劈开的巨石随处可见,石上凿痕历历在目,经考证这里是当年修长城时就地取材,开采石条的石料场。另一处是当年为修建长城烧砖的砖窑群,极具考古价值。给人一种真实感,人们可以追忆几百年前筑城情况和所用的建筑材料、技术。
岔道城内可住宿 另一处是八达岭北面3里的岔道城,是居庸关外重要的军事城堡和驿站,所谓“岔道”,指从八达岭关城一条路至此,有岔路分行,东北可去延庆、永宁,西北往宣化和石峡,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明清两代,岔道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设有驿站、把总署、守备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岔道城内外铺面连片,商贾云集,每年从张家口一带到京送货的骆驼就有几万只经过这里。
岔道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穴1551年?雪,隆庆五年?穴1571年?雪重新加固并砌砖。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军事要冲和交通要塞。现存城址为砖石结构,依山而建,城上设有垛口、望口等。
岔道城内现在复建了城隍庙、关帝庙,城外有石板桥、烽火台等遗迹。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慈禧逃出北京城时在这里住过。村中有口古井当年慈禧喝过里面的水,后来人们都称这口井为“官井”。他指着身后一棵一人抱不过来的老槐树说,这树已经有200年以上历史,城中共有3棵这样的老槐树,都是二级保护文物,每年仍开花、长叶生长十分茂盛。走进城内仿佛回到了五六百年前的明朝,放眼望去一水的青砖灰瓦、描金彩绘的明清风格民宅,都是接待游人住宿的客栈,房中还保留着北方传统的火炕。
最大敌楼九眼楼 据董耀会考察,九眼楼是明长城建筑规模和形制最大的一座敌楼。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与延庆县的交界处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上。该敌楼为方形,双层空心,楼高7.8米、宽13米,条石基座上的楼体为青砖砌筑。每边并排9个箭窗,四面共36个,故当地百姓称它为“九眼楼”。楼外有明代官员巡行到此所立的诗碑,为七律二首。该楼恰好坐落在宣镇、蓟镇和昌镇三个重镇的分界点(现称“北京结”,为内外长城的交会处)旁,肩负镇守北京北方门户的重要职责。 现在已开发成对外开放的“九眼楼长城自然风景区”,延庆有条可通车的土路一直修到九眼楼的山脚下。目前该楼的西北面外墙基本损毁,只有东南外墙能依稀看出当年九个箭窗模样。在这里向东南方俯瞰可将箭扣一览无余,景色壮观。
空心敌台地势险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东北方向120余公里的密云县,东起望京楼西与金山岭长城相连,全长19公里。敌楼35座,司马台长城是扼守古北口长城东部的主要关口,始建于北齐。司马台长城建在十分陡峭的山峰之巅,有的攀附于几乎达90度的陡峭的山脊上,两边都是万丈深渊,登长城犹如上“天梯”,站在这里两眼不敢斜视,稍不留神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与很多地方的长城一样,司马台长城每隔几十步就有一座中空、四面开有剑窗的敌台。别看现在这些敌台有的已经坍塌损毁,但当年曾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后来许多地方的长城也建起这样的敌台。董耀会告诉记者,这种空心敌台是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在镇守蓟镇时创修的,这是长城修建史上的一大创举。 董耀会说,明嘉靖年间,蓟镇的长城并未筑台根本无法抵御游牧部族的袭击。有些地方是砖石小台,不过这种小台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既不能掩蔽士兵,又没有地方储存兵器。所以蓟镇总兵戚继光提议在这种砖石小台上的顶上加高围墙,开剑窗,顶上覆盖厚土以防火箭。戚继光的建议被明廷采纳了,不过明廷把应修的敌台数目从3000座减到1000多座。自1569年起,戚继光就调配士兵开始了艰巨的筑台、修墙工程。1571年全部完工。从此以后,在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经昌平县西)的千里长城防线上矗立着1017座雄伟的敌台。
昨天,北京市文物局透露,由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中国古长城的文化自然资源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这一趋势引起了世界文化遗址基金会的高度重视,他们已将长城列入“2002年度100项世界文化遗址观察清单”之中。为了吸取、借鉴国际上保护大型文化遗址的成熟理念和经验,北京市文物局昨天与由曾经徒步明长城2470公里的英国人威廉·林赛发起的“国际长城之友协会”签订协议,合作进行北京段长城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工作。
长城是中国的“国宝级”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成语,到克林顿、布什等外国政要到中国必爬长城的惯例,到“宇航员在太空惟一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人工建筑是中国的万里长城”的说法广为流传,无不表明长城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也许正是意识到长城蕴涵的无比巨大的旅游资源潜能,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都闻风而动,加入到一场大规模的“长城开发竞赛”之中。在北京,居庸关、慕田峪、八达岭、司马台等几处长城景点一直在明争暗斗;在辽宁,因为有专家认为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并非在传统上认定的山海关,而是在鸭绿江畔的辽宁丹东虎山,于是丹东市政府及各界群众10年前就开始投资捐款修复虎山长城,辽宁省更是计划投入两千多万巨资用于该段长城的修复扩建;在新疆,去年曾披露了一则关于“万里长城一直延伸至新疆的罗布泊,其西端不是人们传统认为的甘肃嘉峪关”的“最新考古发现”,如果能得到权威部门的确认,罗布泊大约也将打出“长城品牌”以振兴旅游经济……相比之下,北京怀柔境内黄花城长城附近的农民“靠着长城吃长城”,在通往长城的小路、垛口上上下下搭建起各种梯子,堂而皇之地设卡收费,以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黄花城200米范围内盖起了大煞风景的房子,诸如此类私自经营“野长城生意”的行为,不但显得有些小儿科,而且似乎很难说没有受到前面那些正规的“长城开发竞赛”行为的启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42351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箭扣长城,因其垂直跨落差大,转折复杂多变,无论春夏秋冬、风云雪雨,在各种光线下都能拍出美丽的照片,素有“长城摄影家的圣地”之称。 箭扣长城在怀柔中部,渤海镇珍珠泉村西北的西栅子村以南的崇山峻岭上。全长15公里,以西栅子村为中心,东连慕田峪长城,西接黄花城长城,北临延庆段长城,40多座敌楼和陡立的天梯蛇行蜿蜒,其中以正北楼最为壮观。由于大地造山运动于山脊低处形成了一个涧口,长城在此升降横贯而过,多筑于险峰断崖之上,角度奇异,惊险万分。 最著名的惊险处是单边墙和鹰飞倒仰,三道来自不同方向的长城在著名的北京结汇聚,形成北京长城的“心脏”,蔚为壮观!明长城中建筑规模和形制最大的九眼楼也都在此段长城上,真可以说是万里长城中最惊心动魄和绝美的明星。 箭扣长城是未经修葺的野长城,由于近年游客增多,造成极大的人为破坏。我就曾经在一处山石上看到旅游者写的一首打油诗,感慨:“再见长城又今日,只叹苍龙不复昔。”所以有很多热爱长城的中外友人,自发开展起保护长城的活动,清除垃圾、拣修散落的城砖……在通往长城的各个路口上,都树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到:“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说到这一块牌子,就不能不提起英国友人威廉·林赛,他大声呼吁: 不爱长城非好汉!
黄花城长城,它是北京少有的山水相连的长城,而且也最近,距离北京大概也就60多公里,开快点路途通畅1个半小时就到。出城北的八达岭高速,一路向北,在昌平北关环岛(路标十三陵出口)出口,过立有李自成铜像的环岛继续往北。路过一片片的桃园,经过从树木的缝隙间也隐约可见其壮观宏伟的神道,再过远远可以眺望到水面已经缩小了很多的十三陵水库。除了美丽的风景,沿途还会路过很多站在路边兜卖的小摊,整齐的摆放着应季的各种水果、山货,使很多游客驻足。但我们还是一路往前,经过定陵、直到长陵的停车场前,路标指明向九渡方向,一条很明显的碎石板路向下继续往山里走。沿着并不宽阔但整洁平坦的山路翻过两座山,沿途风景秀丽,第一次去的人绝对建议减低车速,既有利安全(沿途也还算是山陡弯急),也不浪费沿途的大好风光。沿途路过几个小村庄,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还数“黑山寨”了。一看这个名字,就能带给人很多的遐想,再加上当地有山有水,却也山势陡峭,总能让过往的游人稍许逗留。出了山口眼前就豁然开阔,一个建有加油站的三叉路口,这里就是九渡了。到了这里可要千万注意了,一不小心走错了路就直奔顺义了,但还好有路标,只要稍加留意就不会走错了方向。前行就不再有岔路,而且远远的就能望到远处山脊上蜿蜒的长城,一路向下,就会到达黄花城长城,就在路边,非常醒目。在快到的路上也会发现路边徒步的游人也越来越多。看到路边上醒目的书写着“金汤”的巨大山岩,和一滩碧绿的深潭,大家都知道的黄花城长城就到了。
北京的长城有三处最险,其中一处就是黄花城段十八蹬。十八蹬长城以山高、坡陡、城险而闻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