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文化研究会
昨天。吕正操上将的追悼会,已经开过。
在缅怀将军的同时,我想起了前年要成立铁路文化研究会的事。当时颐翁在茂林居请客。请来了十位铁路的朋友。有曾任铁路某大报的副总编,某大站的站长,某大厂的厂长,某司局的司长等。商量搞一个铁路文化研究会。让已经退休的老铁路发挥余热,效力于铁路文化研究。颐翁当时就例举了103岁的老部长,许多鲜为人知的口头资料,及其线索,需要抢救。可诸位的畏难情绪甚重。谁都不愿意牵头来筹备此事。尽管颐翁已经把章程等起草和发给大家。
后来,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某位曾任部党组成员朋友,曾表示可以考虑。但终因没有具体办事人员张罗,而搁浅。颐翁早已不在铁路部门工作,况且已经退休,也不愿过多参与。事情就此搁浅了。现在看,组织铁路文化研究会的事,很有必要哇。希望能有铁路的朋友出面玉成此事。
中国的各种经济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都还处在萌芽状态。铁路文化的研究,还处在分散,失落,无系统组织状态。经济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所不同。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人文因素和思想、精神、观念等方方面面,有着相当多的未知领域及其拓展空间。这方面我们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不是没有,而是很大。日本人的企业管理观念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等,截然不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很多。
我国铁路的遗产甚多,待开发之处随处可见。
首要问题,是搞个铁路文化研究会。 颐翁写诗叹曰,
文化根深我中华,发达经济靠文化。
理财治国文伊始,铁路振兴赖文华。
劝君莫再轻市场,老大难当老大家。
轻徭薄赋民真富,民富国强后世夸。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北京铁路博物馆
北京铁路博物馆-历史 京奉铁路又称关内外铁路,起于北京正阳门东车站,止于奉天(沈阳)站,长842公里。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俗称北京站,也叫前门站,它的修建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密不可分。1959年9月15日,新建的北京站开通运营,正阳门东车站退役,结束了自己作为“首都大门”的历史使命。
随着人们对铁路历史和铁路文化的日益重视,有关保护老车站和发挥老车站应有作用的呼声愈来愈高。新世纪初始,在北京市人大、市政协会议中,有代表和委员建议将此建筑作公共文化设施使用。北京市政府和铁道部领导大力支持这个建议。2005年,在铁道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前门老车站恢复原貌。2007年8月开始计划筹建北京铁路博物馆。2008年1月正式成立北京铁路博物馆筹建部。铁道部大力支持博物馆建设,并正式拨款立顶。 北京铁路博物馆-展品
http://www.hudong.com/images/enlarge.gif北京铁路博物馆 建成后的北京铁路博物馆,结构共为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一、二层为长期展览,将用大量的文物和历史图片展示中国铁路130余年的屈辱、奋争、兴盛和辉煌的历史。“龙号”机车,开平矿务局的英籍工程师金达指导中国工匠按他所设计的图纸,利用唐山煤矿的起重机锅炉、竖井架子的槽铁、铁铸车轮等,制成一台机车。因为机车两侧各画有一条龙,遂命名为龙号。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博物馆第一层展陈了这台机车的等大复原复制品。这列祭祖皇家专车,共17辆车厢,车厢外面都漆成黄色。机车是美国鲍尔温工厂1897年制造的,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客运机车。车头前列交叉竖立起两面大清国旗杏黄色龙旗。清大臣盛宣怀把这趟龙车布置得富丽堂皇,如同宫殿。放在车厢门口不是车梯,而是专造与车门一样宽的坡形平台,两边加了栏杆,铺上了地毯。司机张美,不慌不忙,沉着驾驶机车,起动、停车都非常平稳。只用2个多小时,安全抵达终点。博物馆内陈列的钢轨取自京郊延庆的康庄,是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用的钢轨上整体截下的一段,上面刻有1908字样。枕木也是未经沥青浸泡的老式枕木,距今也有百年的历史。 “我们来看看铁道博物馆到底有多大魅力!我是听姐姐说的,她的儿子每年生日都要到中国铁道博物馆来,连今年高考志愿都填报的是铁路院校。所以在这个‘国际博物馆日’,我和丈夫就选择了中国铁道博物馆。”这是在5月18日大清早,第一批前来中国铁道博物馆参观的一对夫妇说的。当被问及对博物馆推出的“追风时代——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和“国之荣耀科技先驱——詹天佑生平”两项展览以及“中国铁路的艰难起步——晚清铁路”和“铁路文物赏析”两场讲座等系列活动有何感想时,他们说:“展览视觉效果非常好,讲座的理论性较强。”临走他们还写下了留言:“这儿真不错,值得来。”
“我们是从内蒙古专程赶过来的。我们问小孙子过生日想要什么?他说,去年生日时到北京看了中国铁道博物馆的大火车,今年还想要到北京看火车。周四他6岁生日当天我们已经来了一趟,听说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这儿又办展览又有讲座,还免费开放,我们就在北京多呆了几天,今天看完展览我们再回内蒙古。”一对老年夫妇热情地说,“今天的展览和讲座真不错,不仅让小孙子又看了一遍火车,我们大人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对詹天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中国铁路现代化发展感到欣喜。” 在“国之荣耀科技先驱——詹天佑生平”的展板前,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快满四岁的女儿在认真观看。“这是对中国铁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詹天佑爷爷……”让人感动的是,她从第一块展板起就抱起了年幼的女儿,边看边给她讲述。
而更多的年轻人则聚集在“追风时代——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展板前。一位年轻父亲在展板前不断给提出问题的儿子做着讲解;另一对年轻人不时对现代化铁路发展的成果发出慨叹。 讲座台前座无虚席,讲座结束后还不断有人与台上专家进行着交流,不断提问,共同探讨。
“这台机车前面为什么有两盏大灯,其他机车怎么都是一盏大灯?”在亮着两盏大灯的“毛泽东号”蒸汽机车前,人们不时发出这样的疑问。当得知它是经过特别改装后,许多参观者纷纷在此留影。那节与现在客车不同的、精致古老的客车车厢原本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5月18日当天,车厢内安装的照明灯更方便了观众参观。
这是来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活动侧记。结合200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变革和发展”和北京市确定的活动主题“博物馆与奥运”,中国铁道博物馆为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向社会推出了“迎奥运盛会展铁路风采”系列活动。当天参加活动的人数达500多人,整个活动得到了参观者的热情赞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