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随 拍
京门铁路有遗址,问鼎门头诸园游。
寻寺隆恩遭门禁,门石坛影书紫竹。
翻来旧照文博写,客戏文通懒诗书。
颐和园影神文叙,鹊唱枝头文韵楼。
近水远山花争艳,文昌阁秀柳荡悠。
卧松紫气观谐趣,荷角桥塘街苏州。
国图倒影亭桥乐,摄艺镜游渺渔钩。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京门铁路遗址公园 公园以铁路建设为主题,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设置了风车、钟楼、火车头等标志性景观,着力打造京西独具特色的公园景观,形成景观亮点。 据了解,京门铁路遗址公园自4月份开始动工,位于城子大街北侧,北接京门铁路,南至排洪沟,东至城子大街,西至铁路挡墙,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0.8万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
京门铁路,也称京门支线,是詹天佑京张铁路的辅助铁路,同由詹天佑在1906年主持建造。该铁路专为将门头沟的煤炭运抵西直门,供京张铁路蒸汽机车燃料之用。行驶路线原自西直门站南侧车公庄出岔,西经五路、田村等站,达门头沟的三家店、色树坟、大台各站至木城涧,共11站(含现丰沙线落坡岭站),正线53.363延长公里。
据了解,1971年2月1日,该铁路西直门至五路段线路被拆除。
资料显示,景区内的铁路为窄轨铁路。目前,在怀柔区青龙峡旅游风景区还存有一条窄轨铁路。
据了解,门头沟区2010年筹集城市建设资金10亿元,提出“一湖十园五水联动,打造门城山水景观”的发展战略,并于去年建成15个公园;2011年,门头沟全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城市公园,先后新建和提升改造了20个城市公园。不久之后,门头沟景观点将连接成景观带。
近日,一辆老式火车头“驶入”门头沟区京门铁路遗址公园,为这座主题公园更添亮色。 据介绍,京门铁路是京张铁路的辅助铁路,由詹天佑于1906年主持建造。原自西直门站南侧车公庄出岔,西经五路、田村等站,到达门头沟三家店、色树坟、大台各站至木城涧,共11站(含现丰沙线落坡岭站),正线53公里。京门铁路的修建,是为了将门头沟的煤炭运抵西直门,供京张铁路蒸汽机车燃料之用。单线行驶,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因园内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公园,始建于1953年。全园占地占地近4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6公顷,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长河与紫竹渠)的基本格局。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造景,以竹取胜,深富江南园林特色的自然园林公园。紫竹院一带,昔日曾有多处优美景观。曾是高梁河的发源地,是燕京的重要水源之一。金代大定二十七年(1159年)以后,以往上游开挖河道,增辟水源,此地就成了一个蓄水湖。流经园内的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在高梁河上游筑人工河(即今长河),蓄引玉泉山水为湖;广源闸则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明代,为使帝后龙舟不受广源闸所阻直驶西郊,就在南长河的南岸开凿一条河汊子,以利大船往来,紫竹院园址就是当时绕行御舟的河汊子“别港”。明代万历五年(1577),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清代这一带设有行宫和码头,皇室人员乘船去颐和园经过这里。清乾隆年间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另在寺西侧修行宫,原有匾为“福荫紫竹院”。紫竹院由此得名。光绪年间重修。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辛亥革命后上述景观基本荒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整修,1953年3月至7月完成挖湖堆山、修闸和筑环湖路工程,1954年完成公园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并对外开放,定名紫竹院公园。此后,开辟第二水源
“双紫渠”,再度深挖紫竹湖和逐步兴建新景观,至1987年“筠石苑”等景区建成,始成现有格局。紫竹院公园以竹景取胜,公园立意于竹文化传播,设计精邃,布局新颖。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春暖风篁百花舒,夏荡轻舟荷花渡,秋高芦花枫叶丹,冬日瑞雪映松竹。公园中部有青莲岛、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报恩楼、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北部的筠石苑为近年所
兴建,黛瓦、棕柱、白粉墙,飞檐、翼、花漏窗,小桥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独具江南特色,内有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净、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诸景,均以竹为主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