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香阁与延寿塔

(2022-05-11 14:51:24)
标签:

佛香阁与延寿塔

颐翁戏说颐和园

文化娱乐

旅游观光

颐翁诗词

分类: 杂谈评论类

       佛香阁与延寿塔颐翁戏说颐和园

 

                  佛香阁与延寿塔   

                                                          颐翁戏说颐和园

 

    照理说,我们应当感谢乾隆皇帝修了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使我们今天有了对外展示自己国家,集五千年文明古国建筑之大成的实景。就像当年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一样。可对当时老百姓来说,肯定是苦不堪言的事。尤其是在原本修的延寿塔已经完成八层,只差一点就要完工的情况下,拆除重建八方佛香阁,是多么的愚蠢。此前为什么不搞个模型,多方论证一下,而是匆匆忙忙动工,中途又改塔为阁呢。照颐翁杜撰的说法,不是没有搞模型和论证。而是此时乾隆才从南方来的工匠口中传出,他是汉人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掉了包。这才重新决策改塔为阁的。此前一直没有人说破给他,直到这延寿塔修建到八层时,才偶然间闻听此说。立即想出这建阁以代塔的念头。这样就有了不是建塔(见她)而是拆塔(撤她)重建阁(我)以示“格老子”说了算了。哈哈,很有意思呢,不然,为什么延寿塔建至八层才拆?而又改建八方佛香阁呢?所以说,此前未经论证,就仓促动工之说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此后乾隆又频繁下江南,并专门单独去陈阁老的宅邸拜谒。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民间野史,有关陈阁老之子抱去雍正观瞧,被雍正以女儿调包的传说。哈哈,颐翁的戏说也不是一点依据也没有呢。这延寿塔建至八层而改建佛香阁的记载,是清史早有文字记载的。花几十万两银子的工程,又拆了重建,其原因绝不是草率行事,而是别有居心呢。

    延寿塔佛香阁,名称和式样及材质等等差别甚大。延寿塔的延寿,是盼望他的母亲寿比南山,益寿延年。而佛香阁的佛香呢,是什么意思?人死后才能成佛啊。佛香则有咒其死而成佛的意思呢。联想到乐寿堂前的青芝岫(俗称败家石)是破乐寿堂之门而入。当时就引起太后的不满。称其是不祥之物。为什么还是放在了那里?这青芝岫的名字是乾隆后起的。岫是美丽的石头。暗含讥讽其母是块美丽的玉石而已,什么也不懂,败坏了清朝的名声。结合近期上演的甄嬛传,是甄嬛害死了雍正。不难看出其中端倪。且乾隆总来清漪园,光留诗就有一千五百多首,为什么却规定不住在这里过夜?足见其母子之间隔阂之深,绝非亲生。

    颐翁有诗叹曰,延寿塔改佛香阁,母子分歧清戏说。

                  何止孝庄与康顺,同治光绪慈禧恶。

                  帝王家事多暗战,何如百姓苦乐呵。

                  钱权多了成灾祸,穷奢纵欲火入魔。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查访佛香阁隐藏的秘密故事
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风水宝地万寿山 

在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就坐落着这座佛香阁。它高40米,8面3层4重檐。南面对着昆明湖,背靠着智慧海,可谓是风水无限。以此为中心,各个建筑群向两侧严整而又对称的展开,仿佛众星捧月一般,气势雄伟。   佛香阁上层榜着“式延风教”,中层榜“气象昭回”,下层榜“云外天香”。进去里面一看,阁内有8根据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十分复杂,可谓是建筑中的精品之作。

查访佛香阁隐藏的秘密故事
气势恢宏、佛缘广进的佛香阁

乾隆年间,打算在此建筑九层的延寿塔。但是当建到第八层的时候,乾隆突下圣旨要停修,改建佛香阁。这才有了这座宏伟建筑的诞生。  可惜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佛香阁也毁于英法联军。好在光绪时期,他又按照原址重建了,并在里面供奉佛像。每年望朔,慈禧太后也都会在此烧香礼佛。我们也才看到了如今的佛香阁。为何修建佛香阁  乾隆皇帝当年是想修建九层宝塔的,那么为什么修到第八层,剩下最后一层的时候,却不再修了呢?他一道圣旨下来,将已建的八层宝塔全都拆掉,改建成了佛香阁。这里面有什么原委呢?  关于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众说纷纭,各种说法都有。    为母后作寿   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建延寿塔,是要为母后作寿。但也有人指出,他这种做法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他的本意并不在此,而是想把三山五园联成一体,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的主题建筑。  但是,在建到第八层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和原来的想象有点落差,并不十分相符。因此就将塔拆掉,建成了佛香阁。    在京西一带,历来的塔都很多。如果再建一个塔的话,难免会塔影重叠。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乾隆这才决定拆塔建阁的。   镇不冥鬼魂   这是最玄乎的一种说法。当年乾隆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造一个大园子。在项目启动之前,就曾有人来劝告,说这里虽然地段好,但是在万寿山的下面,却有一座古墓,是明朝时期某个王妃的,还是不要动为好。   乾隆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身为九五至尊,天不怕地不怕,难道会怕一个前朝的王妃古墓吗?于是下令修建。皇上都下圣旨了,底下人哪敢不从的,就赶紧开始行动了。果然,挖着挖着就挖出了乱子。当乾隆亲自赶到现场时,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了。而且里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乾隆有点震惊了。难道,冥冥之中这个王妃知道自己要来挖她的墓吗?看来,这个王妃生前也不是一个善主。  乾隆觉得还是不要招惹这位王妃为妙,省得到时候真给自己带来什么不测,于是建塔的想法就作罢了。他就让人把土重新填到原来那个地方。并且还在万寿山上盖了一个阁,希望能够镇住这个不冥的灵魂,这个阁就是佛香阁了。

现在的这尊千手观音铜像是在西城区弥陀寺夹壁墙内发现的,建造是明万历二年(1574年)。据说这座高5米的菩萨像是明代太监修建,曾被封闭在墙体里几十年,而寺院后来是小学用地,在鼓楼西侧。不知道寺院遗址和小学现在的情况如何。1989年十一前,这尊万斤铜像被运到佛香阁乾隆时的须弥座上。上段文字中仍然把菩萨像说成铜塑大佛,显然不严谨。关于化佛的移花接木,以上引用文字基本正确。“化佛”也就是化身佛。原已不存,颐和园工作人员从仓库库房找到一尊正好配上。所谓天衣无缝。
    实际上我们说,古人在制作器物的时候自然也有体量计算。不同规格的佛像都有对应的建造设计,如同木建筑修造里的《营造法式》一样。化佛的标准肯定也是有规范的。从湖中发现的这尊,或许就是最初观音像上的那尊也未可知。另有网文说,在最近2005年的维修过程中,这尊化佛失踪,现在菩萨顶上举的是又新换上一尊。因为没有其他资料证实,可备一说。真的如此,就是再次移花接木了。如有偷梁换柱的嫌疑,这新换上去的和湖底捞上来的那尊化佛想比,可就不是一个价值了。无人能攀到5米高的顶端看个仔细,这化身佛的故事或许真的和佛的各种变化一样,无穷无尽。    大报恩延寿寺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系乾隆皇帝用了15年时间建造的清代“三山五园”中最后一座完成的清漪园中园林区的主体建筑群。清漪园于清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焚毁,到清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造完成,并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更名为颐和园。当时颐和园的重建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次年得以修复 。   大报恩延寿寺位于颐和园万寿山的前山,是以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以杭州西湖风光为蓝本,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的颐和园前山、前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佛香阁更是颐和园乃至北京皇家园林的标志性建筑,是整座颐和园建筑的中心和制高点。   大报恩延寿寺从湖岸到万寿山山顶沿山坡逐层上升,全长 210,分为前、中、后三大部分。大报恩延寿寺共有五进殿堂,天王殿、钟鼓楼为第一进,天王殿内前供布袋僧,后为韦陀像,两侧是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为第二进,殿内正中供奉铜胎三世佛,两侧为阿难和迦叶,朝北的悬山上供奉观音菩萨,东西山墙上是铜胎十八罗汉像。第三进为多宝殿,供奉旃檀佛。第四进为佛香阁,供奉大悲观世音菩萨。智慧海和众香界为第五进。大报恩延寿寺是清乾隆皇帝为庆祝母后的六十大寿而建,在乾隆御制的《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中有载:“钦惟我对圣母崇庆慈宜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仁善性生,惟慈惟懿,母仪天下,尊极域中。粤乾隆辛未之岁,恭遇圣寿六袠(注音:帙)诞辰,朕躬率天下臣民,举行大庆礼,奉万年觞,敬效天保南山之义。以瓮山居昆明湖之阳,加号曰万寿,创建梵宫,命之曰大报恩延寿寺。殿宇千楹,浮图九级,堂庑翼如,金碧辉映,燃香灯,函贝叶,以为礼忏祝嘏地。”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的炮火将大报恩延寿寺的大雄宝殿烧毁,到清光绪十三年(1887)在原大殿的基址上改建了现在的排云殿,“排云”两字出自于晋代诗人郭璞游仙诗中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但改建后的排云殿不再是佛殿,而改为慈禧太后生日时接受官员朝拜的场所,放置了九龙宝座。排云殿为歇山重檐式顶,面阔五间,耳殿分列左右两侧,中间用21间的复道连接,全部建筑都有游廊相通,上覆黄琉璃瓦。排云殿的建造违背了乾隆定下的规矩,即在皇家御苑中除佛寺神庙可以用琉璃瓦外,其他离宫别苑一律不得使用琉璃瓦。但排云殿之所以违规,系当时的慈禧太后自命为菩萨转世,试图与诸佛一般接受礼拜,将自己作为活菩萨供奉于佛寺庙堂之中。

 查访佛香阁隐藏的秘密故事
颐和园喇嘛庙

隆福寺,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也是京师著名的大庙会。每当庙会期间,四方游客都纷纷赶来逛庙会。这里不仅有各种风味小吃,还能欣赏到戏曲表演,有吃有玩。所以这里很红火,也很繁华。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某一天,隆福寺突然着火了,而且火势也很凶猛。待火扑灭以后,这里就彻底的没落了,昔日的繁华光景也已不再。对东四来说,这场火真是一场致命的大火啊。有的人说是因为这里已经破了风水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红火了。事实也确实如此,这里在一天天的消沉着。

后来,有人曾经在附近修建其他东西的时候,从地下挖出了两只石龟。这两只石龟很大,也很重,和汽车差不多。你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两个石龟,石龟上面还刻着字,但是已经看不清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类的桃花缘
后一篇:颐和园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