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 达 岭 之 夏
夏日八达岭雾寒,游人诩诩乐登攀。
自古长城多战事,唯今垛口总承欢。
万千拍客争掠影,十亿蜂花酿蜜甜。
车有空调免费坐,云无定所自悠闲。
青鬃龙脉绕有趣,苑麓凤驰路高悬。
天险居庸惊世变,太平赏景洞梭穿。
矿泉随身神靓饮,食品方便省花钱。
旗展山间京印奥,岚回梦里树碑瞻。
不到长城非好汉,八达峻岭众憨颜。
人生动静轮回始,热恋三伏驱魔缠。
了悟玄机观世道,网博诗赋妙参禅。
疏忽平仄难收笔,应手得心意境宽。
独自唱和思文友,从容吟诵乐韵鲜。
凡事浩茫连广宇,续活昏晓夕阳缘。
婵娟缪对七七过,乱插茱萸九九天。
当揽世博园中景,沪杭潮现明月前。
罗里啰嗦寻急所,信口开河打键盘。
情长纸短求人看,暑去秋来需噶然。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得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全周影院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八达岭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长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镃望和射击敌人。 城墙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 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
800
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