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新发
红楼梦作者考
最近,颐翁大学时的班长刘桂江,出任如皋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他寄来一本,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汇考第一集。再一次勾起颐翁对考证红楼梦一书作者的兴趣。虽然在颐翁写《解梦红楼》28篇时,曾涉及到对红楼梦作者质疑的问题。可那时还没有接触到有关冒辟疆的资料。现在认真阅读这本资料后,更加坚定了,颐翁有关红楼梦作者并非曹雪芹一人的观念。
颐翁有诗叹曰,文豪一代多妻妾,仰慕追随视才华。
厚禄高官谁稀取,诗词动漫乐赏花。
风骚孤傲后人笑,网联天下号文侠。
水绘园景曾光顾,雪芹冒襄惠曹家。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人物关系。冒廉泉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他说,最早让他起疑的,就是私塾先生教他的“(口床)”这个字:“三十多年前我在82版《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发现噇字写成(口床)
,我就疑惑了,这 (口床)
字不是我儿时私塾先生教的土字吗?这个字在字典、《辞海》里都没有,怎么跑到《红楼梦》里了?(口床)字的原始出处在哪里?” 冒廉泉说,为此他一直追查到甘肃省图书馆古籍部,“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联列宁格勒藏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3468页里,终于看到(口床)。该《石头记》是毛笔楷书手抄印本,这部《石头记》应是(口床)最原始的出处了。” 一个“(口床)”字,让冒廉泉不禁寻思:“难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会说如皋话?”从此,他就开始研究《红楼梦》作者,“发现整部《红楼梦》,仅在第一回和第一百二十回,记载了曹雪芹的名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于曹雪芹的记载”。在冒廉泉看来,胡适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考证出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其出身、年龄、经历等矛盾百出”,他主张“应从作者的生活时代、家庭背景、人生阅历、知识才能、社会交往、爱情韵事、家境遭遇等七个方面去寻找《红楼梦》的作者”。
这一找,就找到了冒襄(字辟疆)的头上。据传先世出自蒙古的冒氏是如皋的大姓,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则是冒家祖上最有名的人物。冒廉泉说,他和冒辟疆拥有共同的第一代祖先,“我是如皋冒家第一代冒致中的第二十代后裔,而冒辟疆是第十二代后裔”。冒廉泉根据前述七个方面,总结出了十四项《红楼梦》作者必备条件,他认为,冒辟疆作为“明末清初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水绘园唱和首领、一代文学巨匠、《同人集》的总编”,是《红楼梦》作者的“最佳人选”。比如,“冒襄晚年生活贫困潦倒,无以为生,靠卖字度日。这和《红楼梦》中的公子哥贾宝玉命运几乎一模一样”;又比如,“《红楼梦》主要活动空间是宁国府、荣国府和大观园”,“冒襄从小就生长在如皋的两府一园之中,生活在冒家巷东府、西府和水绘园之中”。 退休之后,冒廉泉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寻找他心目中《红楼梦》真正的作者,“甘肃省、上海市和如皋市的图书馆、档案馆,我都去过”,“仔细比对冒辟疆的经历,考证曹雪芹的身份,更加坚信《红楼梦》只能是冒辟疆所著!” 冒廉泉说,他找到了冒辟疆以笔名曹雪芹著作《红楼梦》的五十四条证据,在《从一字疑惑到寻找真正的曹雪芹》一文中,他以一种工程师式文风阐述了他的观点:“这54条信息,就是埋藏在《红楼梦》中的冒辟疆元素,它们像54个电子原(编者按:原文如此)件,不断的发射信号,关键是我们头脑终端接受器,能把这些信号接受下来,经过选择、清理、过滤、推理,最后形成一条条证据。冒辟疆的信号有强有弱,有的很直观,有的很隐蔽,有的要反证。我们论证这些证据决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指鹿为马、捕风捉影,而是坚决遵守合理、可信、准确、真实的八字原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