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颐翁e
颐翁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461
  • 关注人气:3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抬头,回归农业社会的遐想

(2021-03-04 10:41:37)
标签:

观光旅游

二月二龙抬头的遐想

时尚

文化

颐翁诗词

分类: 旅游观光类

这是我2009年2月26日发的一篇博文。现重新整理发表出来。

似乎还那么新颖奇特。堪与我的其他博文媲美。恳请网友指正。

              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g/attachments/2009/03/495_200903012045061rXed.jpg

 旧作重发

          龙抬头   回归农业社会的  遐想

 

    龙抬头,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我特别喜欢2月2龙抬头这个节日。

    特意把旅欧连载推迟一期,写了这篇龙抬头的博客。

    哈哈,颐翁又要瞎说一气了。

    夏历是有中国特色的历法。有闰月的历法。

    所以二月二的时间差异相当大。

    一定不要拿节气来附会这个节日。什么惊蛰呀、雨水呀,都不对。

    龙抬头,就是龙抬头。代表万物生长的意思。

    另一方面,还必须指出。华夏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

    龙抬头,应当是大节日。是春节之后的第一大节日。

    古代,他不亚于清明节。

    或许我们今天的百姓,过惯了工业社会的生活。早就忘了农业和农业社会的原则和规则。尽管我国十分重视农业。但我还是要说,很不够很不够的。您取消农业税比西方晚了多少年?您现在说重视农业的话,很多很多。比美国和法国说重视农业的话,不知要多多少倍呀。可实际政策要比人家差许多倍啊。人家已经不是农村人往城里跑了。而是城里人和富翁争着往乡下去

    为什么?还不是人家的农村好嘛。

    我们的人为什么往城里跑?还不是我们的城里好嘛。

    时至今日,我们一直没有把农业,特别是农村和农民问题真正摆到超过其他问题的地步。还只是临时什么抗抗旱啦,打打井啦,现在是家电下乡啦。都不错。可根本问题是什么?却是不平等的待遇问题。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歧视农民,歧视农业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哈哈又是有些胡说八道了。

    还是说正题二月二龙抬头好。  遐想一下。

    我们回归到农业社会去,如何?  小康的概念本就是农业的。

    看来小平一开始就想要回归把农村和农民放在第一位的。

    改革开放,也是从农业和农村开始的。

    回归农业第一位,只是迟早的事。

    按照辩证法和哲学推断,未来肯定是庭院经济的农业社会。

    当然不是过去和现在的那种集体农庄式的农业社会

    而是层次相当高的,人人喜欢养花种草,

    搞庭院经济的农业社会。

    现在似乎也该是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这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人,除了吃喝玩乐,还要做什么?

    劳动是人的天性和本性。

    多数人是喜欢劳动的,而不是厌恶劳动的。

    当劳动变为一种乐趣时。您不觉得,不劳动

    不只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是很难忍受的情感问题呢。

    不信,您就去访问一下那些退休没事干的老人。

    有的对旅游并不感兴趣。对看书写字,甚至看电视等

    都不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是养花种草或制造些小玩意。

    那就是对劳动的兴趣。哈哈,又扯远了

    二月二,龙抬头。华夏崛起的日子到了。

    华夏崛起,才开始。高潮在农业,在农村,在庭院经济。

    在各行各业的特色经营,个性化经营,多样化经营。

    而不是现在所提倡的集约化,城市化,人满为患,

    资源匮乏。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等等等

    据说还有“金砖五国”的经济发展潜力可以挖掘。

    可金砖五国的大发展也出现危机之后呢?

    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头!

    看到了后工业化时代人类发展的尽头,城市扩张的尽头。

    ······    颐翁有诗叹曰

  人类出路在小康,农村农业是方向。城市扩张遭报应,环境污染悟大荒。

  一心只为权力显,贪堕勤勉皆昏忙。大同全在齐心奔,摈弃市道乐康庄。

网上相关资料附后。

    国际市场方面,近几年粮价一直呈强力上涨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8年前八个月,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了18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粮食生产商面临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粮食生产形势将更严峻。全世界现在约有饥民8.15亿,发展中国家,每5人就有1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总数达7.77亿。而世界人口持续高速增长,土地持续减少,水资源缺乏,气候变暖等都给世界粮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的传统历法农历,二十四节气文化,就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当时,官时民时的观念都它控制,统治者还把它当作礼制规范向天下推行。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百姓,无不把农业收成好坏看得象性命一样重要,因为它关乎国运,关乎农民的生死存亡,所以农耕文化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农业有关,如华北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祭龙引水,我国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的“唱春官”民俗等。

纵观人类发展过程,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于将来的信息社会,农业一直并将继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国家经济就是农业经济,社会生产就是农业生产,农业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或者弱小。土地成为最大的财富,拥有土地的多少决定了社会地位的高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拥有了全国的土地,也就成就了至高无上并号称上天之子的至尊皇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农业社会的阶段则更为漫长,五千年的灿烂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农业文明就占了很大的部分。自然,粮食安全问题也始终是我们生存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早在周朝,统治者就把农耕当作“政道”看待,认为农耕是周王族兴盛的根本大业,周文王周太王亲自参加田间耕作劳动。周公曾屡次告诫那些贵族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们:“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辛苦”,认为让贵族们了解农民耕作的辛苦甚至亲自体验一下是很重要的,一来可以继承国统,农耕是周王业兴起之源,所以贵族们知稼穑可固国本,时刻不忘祖业;二来可以修明政治,让他们懂得节俭的道理,明白爱护民力之重要,才能保周王朝千世万世基业永固。当时著名的文学典藉《诗经》《周颂》《大雅》《小雅》等都保留了大量有关农事典礼的诗篇,足见对农业之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