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颐翁e
颐翁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461
  • 关注人气:3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届百望山诗会

(2020-12-09 10:57:59)
标签:

观光旅游

香山诗社百望山诗会

时尚

文化

颐翁诗词

分类: 旅游观光类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诗社香山百望情
旧作重发
               诗社香山百望情

    香山诗社第七届百望山金秋诗会,准时在百望山召开。

    虽不如往届热闹。但有陕西神木杨家将代表团一行三人参加,也还算是颇具特色。颐翁有诗叹曰,

        诗社香山百望情,朝阳璀璨柿子红。

        亭远衬秀枫叶,万里云托草堂荣。

        碑立松青神永驻,楼高室阔友知同。

        弘扬文化需民主,万马齐喑始颂东。

    去年有两首好诗一直未发。现附上如何?

        秋  枫百望花千  树  

        霜  染一山叶万  红 

        诗  仙聚会年年  好 

        韵  唱吟缘届届  荣    

    再一首     

        诗  和叶韵千般  

        友  诵文欢万古  

        情  盛书缘歌百  

        深  谊墨宝唱淀  乡 

    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代酒乐自然。

    席间今日少汉蔚,翁妪举杯谢文联。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百望山景中设碑“枫岭、望绿亭、吟诗阁、揽枫亭”,刻置毛泽东邓小平及书画家启功董寿平等作品700余幅。  中国北京绿色文化碑林座落在百望山森林公园,依山就势,建亭设廊。碑林集中了

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书画艺术家关于绿色文化宣传的题词、诗词、书画等,勒石成碑,将绿化教育与艺术欣赏结合在一起,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风格独特。百望山森林公园更建有望京楼、揽枫亭、望绿亭、回首亭、友谊亭等多处登高、观景的好去处。同时公园开展了攀岩、飞降、定向运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的娱乐场所。百望山上的碑刻很多,这里的碑刻是最高处的。最最高处的碑刻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此时次刻欣赏这首词更能感受到江山如此多娇。文字是刻在一整块石头上的,笔触不同,镌刻的深度也不同。你可以站在稍远处欣赏,也可在近处用手触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入石三分,令人震撼!

    百望山森林公园草木种类繁多,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游于其间,可以享受到森林浴的保健功能。百望山公园可欣赏到大面积的红叶林,那里种植的黄栌、元宝枫等,正值壮年时期,生长旺盛。金秋时节,公园内近千亩红叶竞相争艳,漫山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美景。漫步在红叶  

林中,红叶触目皆是,仿佛漫步在红色雾中,体现出奇妙神秘的感觉,让人浮想联翩。该公园内还有文化碑林、铁血忠魂纪念馆等景点。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是离市区最近的红叶观赏点,在这里举办红叶节,使很多忙碌的人们不用出远门也同样可以享受到红叶带给人的高雅情调。

  百望山的红叶树品种多,面积大。有近年来栽植的美国红枫、荷兰红栌、美人梅紫叶李,这些都是一年三季可以观红叶的树种,使市民可常年观赏到彩叶。秋天的红叶更是百望山的特色,火炬地锦元宝枫黄栌柿树五角枫等竞相争艳。初霜过后,千亩红叶漫山红透,层林尽染。

  百望山赏红叶最佳地点一处是友谊亭,此处林地开阔,坡缓路平,可漫步于红叶林中尽情享受。另一处是百望山顶峰的揽枫亭。登亭西眺太行群峰叠嶂,层林尽染,看漫山红叶苍松翠柏相映,红叶越发艳丽。这里当日落西山、晚霞红叶交相辉映时,看红叶感觉奇妙。从百望山沿石板路顺西山坡到深谷处有一“红叶仙子”石雕像,可环眺四周山峰。 

    百望山山高海拔210米,是太行山余脉进入京城的最后一道山梁。《长安夜话》有云:”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百望山属太行山余脉,是太行山延伸到华北平原最东端的山峰,故有“太行前哨第一峰”的美称。百望山森林公园草木种类繁多,空气中富含的负氧离子,游于其间,可以享受到森林浴的保健功能;并且百望山环境清幽,适宜各年龄段和不同身体条件的人攀爬锻炼,是距京城最近的登山乐园,从公主坟向北驱车15公里就可到达。

    百望山又名望儿山,因山下有两个村庄东北望(旺)、西北(旺)而得名。百望山海拔232米,面积2000余亩,位于香山东侧,颐和园北侧,京密引水渠绕山而过。百望山是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小山,比大蜀山稍微高点。《长安夜话》云:“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百望山属太行山余脉,是太行山延伸到华北平原最东端的山峰,故有“太行前哨第一峰”的美称。百望山主峰海拔210米,与黑山头、韩家山鼎立相望,突兀挺拔,登临主峰,极目远眺京华大地,气象万千,四季景色各异,是登高游览的好去处。百望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素有北京城市氧源之称。民间传说北宋杨六郎与辽兵在山下大战,佘太君登山观战为六郎助威,因此又叫“望儿山”。一九九一年请张友渔同志题写了匾额“百望山”。百望!百望!百里以外即可望见。百望山森林公园草木种类繁多,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游于其间,可以享受到森林浴的保健功能。百望山公园可欣赏到大面积的红叶林,那里种植的黄栌、元宝枫等,正值壮年时期,生长旺盛。金秋时节,公园内近千亩红叶竞相争艳,漫山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美景。漫步在红叶林中,红叶触目皆是,仿佛漫步在红色雾中,体现出奇妙神秘的感觉,让人浮想联翩。该公园内还有文化碑林、铁血忠魂纪念馆、山顶上的望京亭等景点

佘太君庙  在山的顶峰,原庙内有石像一尊。据说,此像是金山寺一个叫李三的和尚雕刻。北宋年间,杨太郎和韩昌在山下鏖战,佘太君在山上观战,不到一个时辰,山下辽兵大败,只见六

郎催马,紧追不舍,一直逼追辽兵溃退关外,佘太君惟恐韩昌有诡,心急无奈,为保佑六郎平安无恙,佘太君翻山越岭到金山寺求神拜佛,天大黑才走到。扣门后,寺内老方丈知道佘太君到来,连忙起身迎接,让到西厢房休息。第二天,佘太君做完佛事要回府,老方丈再三挽留,太君只好答应再住一天。说来也巧,寺内有个叫李三的和尚,老家住在边关一带,有一次辽兵闯进他家杀人放火,多亏杨六郎率兵赶到,杀退辽兵,李三才幸免遇难。后来他出家当了和尚,今儿遇见太君,悲喜万分,他跪在太君面前叙说了当前遭遇。李三从小学过石匠,又时刻不忘杨家救命之恩,他执意要为太君刻一石像,刻好了,太君看后惬意的笑了笑。李三把太君像供在西厢房,因为杨家报国尽忠有功,前来金山寺进香的人每次也给佘太君像烧香叩拜。后来人们在望儿山山顶修了了座佘太君庙,李三和尚就把这尊石像搬到望儿山山顶,放在庙内让人长期供仰。

  从此有了佘太君庙,前来朝拜进香的人络绎不绝。清末年间,庙毁于战乱,石像也不知去向,现今庙内有佘太君、杨八姐、杨六郎三尊石像,是以后重新刻置的。  

    教子台   在山基,淹没于苍松翠柏林中的教子台是一块大的岩石,石上有摩崖石刻“教子台”三个字。此石传说是佘太君登山时到此谢绝了儿子杨六郎的送行,站在石头上督促六郎赶快下山迎战辽兵,为国尽忠,亦对母尽子孝道的教诲。

    回头石  顺山而上,于半山腰有一座四角亭-回头石,是继续登山的一个导游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实有“稍息回首俯城廓仰望山岭催步行”之感。亭东有一巨石,石上刻着“回头石”三个字,传说是佘太君到此稍息回首望儿的地方。  

    老龙头  沿山脊拾阶而上,不远处有一象龙头的巨石,似渴欲饮。传说古时太行山久旱无雨,万物生灵危在旦夕,为救众生灵,老龙昂首跃进东饮取东海水浇注众生灵”,救活了四方百姓,从此太行山风调雨顺、树木茂盛,到处是奇花异果,生机盎然。据说佘太君的龙头拐杖就是在这里拔取的一株花犁木削制而成的。

    望京楼望儿台  当你沿太君岭石板路登临山顶,公路东北向山脊处一方形台子上有石雕一尊“佘太君望儿像”,就是传说佘太君望儿的地方。原来的望儿台久经失修,破乱不堪,丙子年阳春季节按原形修复。


幽美的海淀翠湖

幽美的海淀翠湖

  在海淀区的上庄稻香湖景区翠湖北岸,有我国清代康熙年间的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纪念馆,这里原是纳兰性德别墅。纳兰性德纪念馆现又称为“纳兰园”,是以纳兰性德的生平和诗词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场所。纳兰园的大门前,翠湖的湖水碧波荡漾,门前岸边停有纳兰园的画舫游船,西边可清晰望见近在咫尺的西山。大门为古典式建筑,大门里西侧第一个小院为纳兰性德故居。故居的小院因南面临街,故南边开有正门,又为一独立小院。小院内有正房七间和东西厢房,过去陈列着纳兰性德的史迹和资料。现在正在复修,以后再布置展览。园内的长廊东西两侧,书写着纳兰性德的生平和诗词。园的北边有一古香古色的四合院,为“纳兰书画院”,经常有文化名人,特别是海淀区的文人学者在“香山诗社”的组织下,在这里吟诗赋词,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园西边多为古香古色的四合院。现在翠湖水面被国家环保局定为国家保护湿地,环湖景色幽美,绿柳飘丝,石桥倒映,湖畔每天垂钓的人很多。

纳兰书画院

纳兰书画院
纳兰园大门
纳兰园大门

  清代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年幼好学,尤好填词。有“清代第一词人”之称,向和朱彝尊、陈维崧为清初的著名三大词人。因朱彝尊编写《日下旧闻》而著名,人们却忽略他的词。实际上他是著名的词者。十八岁时中举,之后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是汇集唐宋元明儒家经典注释。纳兰性德在康熙十五年(1675年)中进士,为二甲第七名。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升一等,为武官三品。在担任侍卫的九年中,他曾随康熙七次出巡。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时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的婚姻也是不幸的。他在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光祖之女淑人为妻,贤惠的卢氏在三年后却病故,真是红颜薄命。后又娶妻关氏。在他三十岁时,经好友顾贞观的介绍,又娶了江南才女沈婉,沈婉著有《选梦词》集。这样,二人既为夫妻又为诗友。可惜纳兰性德一年后病故。

  纳兰性德现遗留下的词作有348首(有的资料为389首、382首)。他在二十四岁时编辑词集,先名《侧帽》,以后又改叫《饮水》,但后人们在编辑时称为《纳兰词》。纳兰性德的词,因他最喜欢亡国之君李煜和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所以大多是悲切情调。因纳兰性德在海淀的上庄有别墅,他经常在那里居住,所以他也写有一些海淀的诗词,如七律《玉泉》、《浣溪沙·大觉寺》、《明月棹孤舟·海淀》等。纳兰性德虽生命短暂,但著作却颇丰。如有《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堂杂识》四卷、《词林正略》、《名家绝名钞》、《近词初集》、编辑《全唐诗选》等。

园中的纳兰词书法作品

园中的纳兰词书法作品

  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很喜欢和文人墨客交往,如朱彝尊、陈维崧、曹寅 (曹雪芹的祖父)、顾贞观、姜宸英、严绳荪、吴兆骞等。他们经常在明府的渌水亭内饮酒赋词。因明府在什刹海畔他们还多有什刹海的诗词。如纳兰性德有《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怀荪友》词中不但描写出什刹海的美景,也写出了对友人严绳荪被罢官回南方的怀念之情。纳兰性德虽然身在豪门,却“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在府的湖水南岸有两棵卫矛树,因卫矛树的花白天开放夜晚合闭,故民间叫其为“明开夜合”。这两棵卫矛树有三百多年,现这两棵卫矛树仍在,是在明珠府时的古树。而它们竟是纳兰性德的最后的吟诵物。他赞这两棵“明开夜合”诗云:“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二月,纳兰性德随驾南巡,返京后不久就病倒了。特别是他的忘年之交吴兆骞的死,好友严绳孙的辞官南归使他精神备受打击。第二年5月23日,他和好友朱彝尊等文友相聚在自家园林的渌水亭内饮酒抒怀,写下这首五律。而第二天就卧床不起,七天后就去世了。

  纳兰性德逝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死后葬于海淀上庄皂甲屯的明珠家族坟。明珠家族坟占地广阔,建筑宏大,仅庙宇就有三座,现明珠家族坟已全无遗迹。只有翠湖畔的纳兰园成为人们纪念明珠父子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黛玉与宝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