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重发
语文 汉字形音义解析 6
汉字汉文汉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偏偏从一开始就分开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字系文系语系繁衍体系。古字发展到今天,古文发展到今天,古语发展到今天,虽然越来越亲近起来,可仍旧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口语就是口语,而不是文章。文字就是文字,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口语。这解析汉字形音义,首先从现代语文二字说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现代将语言与文字结合起来说,叫语文了。篆书语文是
http://i8.baidu.com/it/u=1168142416,3014276567&fm=85&s=4BA438628BD474D00EFDF5CF0000C0B0为什么读wen?与问闻温稳纹雯等等是什么音域关系?文,从字形上看是支撑和包含很多。与人音很近。人文二字关系密切。似乎是人承载了很多的必须传承的东西。是人在上面写和画了很多东西。又像是挂起来有很多结节的结绳记事的绳索。若如此,就不是现代一般意义上,文字的文了。很可能具有人群内部稳定意义的文化传承意义了。
这次解析的重点,似乎要放在汉字形音义的音上了。语文是现代说话话语与文字结合的词汇。语言语言,首要是说话的话语,言辞。然后是与文字二者的结合。汉字形音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依我看,当时各氏族始祖们语言并不统一。至今仍有许许多多方言土语存在。有时隔着一座山或一条河,语言都是不大通的。可象形文字则可以互相交流。当两个氏族人融合到一起后,不管是和平融合还是打仗融合,总之是必须把说话的音域统一起来。但却很难完全有一致的读音。就如现在的河南与安徽或江浙两广的语言相差甚远一样。改革开放后,曾有一段香港话和广东鸟语很吃香。唯有台湾在蒋介石的统治下,反倒是普通话普及最好。而大陆中原各地,却至今方言土语盛行。谁说我们不民主?我们的各个地方乡土观念极强,彼此各具特色。包括地方戏曲,据说有三百多种呢。古代汉字各地区的读音差异肯定相当大。古代和现代汉字的音域训诂研究难度可想而知。
可在形音义汉字之前,是否有过文字?颐翁以为应当是有的。颐翁在龙年话龙7博文里,曾经说到过结绳记事(现附文后)其实那结绳记事很可能是一种代表语音的拼音文字。后来挂在墙壁上的绳子太多了。而刻画在石壁上的符号更简便些。于是便有了这象形文字。那绳与龙的形象很相似。所以就有了龙的概念。把此前所结的绳索,以各种象形字刻在石头和兽骨以及龟背壳上,成为历史的记载。颐翁断定,在象形字之前肯定有拼音文字。但后来人们发现象形文字,比拼音语言更能准确地表达所要记录记载的内容。而且更加言简意赅。所以才有了象形的漢字出现。这样看来,这形音义,开始时还是由音形意转化来的。
颐翁有诗叹曰,
语音传承应在先,结绳记事不简单。
勾勒刻画形音义,龙形八卦四时玄。
莫忘音域说汉字,同音多字训诂难。
文明史画话万代,韵解语文诗境宽。
附颐翁有关结绳记事博文 龙年话龙 7 话结绳纪事
龙的形象,似乎是由结绳记事开始的。 您看那远古时期,没有文字,结绳记事时的绳索,长短不一参差不齐栓满各种物什的绳索和结成网络状的文章,由巫师们掌管着的这些记录,此前各种重要事件的绳索记忆。很像是一条条挂起来或连接成片的龙蛇。其头部很可能编制出各种形象的纪事锁扣,如同现如今的平安结,吉祥扣之类的标示,这各种事结,情结,数结,时结等等,就是当时的史书啊!其中这时节,最重要。她就代表着历法啊。很可能要放在第一位的位置呢。这时节,时结,又分为年结,月结,日结。时间久了就要不断改进系结的方法,使之简单明了。这诸多的龙的形象就此诞生出来。每一条龙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天长日久,绳结太多,挂在山洞的墙壁上,肯定有点挂不下了。于是就慢慢地形成了刻画在石壁上的文字。于是就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不再以挂起来的绳索计时纪事了。这龙的形象,也就不再是那诸多的绳索了,而改由刻画出来的各种形象的龙字所代替了。 所谓龙系天下,龙系华夏。其实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种种计时纪事的方法。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当然要把龙的文字文章文理文形等等,仔仔细细的追溯考究才是。估计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至少要有几万年呢。如果说直立行走的人类已有五六十万年的历史的话,那该大约在二三十万年前就有了结绳记事。而石刻纪事的历史,似乎是在十多万年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似乎是在八千年前左右,或更早一些。系统的华夏历史,似乎应可追溯到尧舜禹之前的伏羲氏和女娲氏。伏羲女娲的蛇身像,应当是他们死后若干年,被神化的结果。 究竟是文王演八卦,还是伏羲演八卦?不论是谁,这八卦的图形,总是与盘龙或曰蟠龙非常相似。龙与八卦的关系似乎是我们破解华夏龙图腾的一把钥匙。从结绳记事的结束,到把这些所集结的历史绳索,盘成龙形八卦。以至于千年之后,成了人们的各种猜想,而不再去把那些绳索打开,去查找历史上今天的借鉴线索等等等等。我们都应当十分钦佩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重视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千万不可数典忘祖。忘记过去,那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一面镜子。
八卦是什么?易经为什么不全了?这结绳记事何以延续了数万年?其中人类的进化是否还有我们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我们已经无法解开结绳记事的具体绳字语言之谜。按“绳”与“声”同音的汉字猜想,当年结绳记事,应当是一种拼音文字,而不是后来刻石纪事的象形文字。这也就解开了,象形的“日”字为什么读ri音,而不是读其他如圆或蛋。这是因为结绳记事是一种拼音文字。它转化为刻石纪事的象形文字,保留了结绳记事的读音。 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也许在结绳记事时期就已经有了龙的概念和八卦的概念。您看看,八卦的卦与把绳索挂起来的掛,本就是同一个音啊!现在的八卦图形,当时也许是像挂着墙上的地图的样子呢。龙的绳索图形,应当是有头结和若干枝结的,复杂读音的绳图。啊,对了。这绳与圣同音,又作何解释?似乎当时人们视纪事绳索为圣物。特别是有八卦图形的绳索。您不要以为,绳索就是光溜溜的一根只能下垂的东西。其实,结成各种各样绳结的密密麻麻的结节的绳索,甚至是可以朝上竖起来的。这就是,绳结与圣洁同音的原因呢。哈哈,颐翁又在杜撰起绳索的拼音文字来了。繁体字的龙,之前是如何以绳结拼出来的,已经无从查考了。但起码是要有三个绳结连在一起的拼音节。而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结。现在许多专家都论证,拼音文字的前身是象形文字。而颐翁则认为,在象形文字之前,就已经有了结绳记事的拼音文字。许多拼音文字的字母,本来就是各种绳结转化而来的。特别是aeodbgqpx等等,都可以看到绳结的痕迹。结绳,并不是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以一根绳索的两端去打结。而是以很细很短的段节绳索,独立打结,相互连结,多方编结,或往一根长索上系结等等。终可以结成网状文章。这也许就是当年的所谓网络文学呢。哈哈,颐翁真能胡编乱造瞎联系。就此打住好了。 颐翁有诗叹曰, 结绳记事意深远,象形文前语拼音。文明毁灭曾多次,推演灾难证而今。诺亚方舟留奇迹,求生水下胜天空。会当谜解百慕大,龙驭神传效祖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