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争辩的挚友

(2009-01-22 09:08:54)
标签:

交友之道

挚友

争辩

庄子和惠施

柳宗元

韩愈

刘禹锡

杂谈

分类: 杂谈

 作争辩的挚友

关于朋友之交,是一个自古常新的话题。《论语》开篇就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见其对朋友的重视。主张以无用为有用的庄子学派,也很看重朋友之交。《庄子·山木》甚至对两类朋友之交作了明确的区分:“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是千古豪侠效仿的楷模。《史记》中的张耳和陈馀以“相与为刎颈交”开始,以反目成仇、相互杀戮告终,又令后世寒心。李白“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的诗句,更是对那些势利假朋友的谴责。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更是开口闭口必谈朋友。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无论在实际社交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说朋友遍天下。朋友的类型很多,各以生活阅历、学历层次、所处环境和实际需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是作为文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呢?我认为除了真正的知心朋友外,还特别需要一种可以进行争辩的朋友。这种争辩不是仇敌之间的互相谩骂,恶毒攻击,不怀好意的相互拆台,而是对问题的探讨,对真理的追求,对是非的剖析。有了这样的朋友,可以催人奋进,可以不断地由浅薄变深厚,可以使自己的心灵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从古以来,这样的朋友很多。下面仅举两个事例来加以说明。

一是庄子和惠施的故事。本来两人所坚持的各是不同的学派,而且惠施在作魏相时又曾对庄子的游学求职有过阻扰,按说两人不可能成为朋友。但由于惠施在政坛上的失意,两人却由针锋相对的论敌变成了频繁斗嘴的好友。二人斗嘴的事,在《逍遥游》一文中已有具体的记载。在《徐无鬼》一文中,更记叙了庄子对惠子之死的惋惜。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时,对跟随他的人说:“有个郢人在他的鼻头刷了一层薄如蝇翼的白灰,让匠石用斧子给他削下来。匠石抡起斧子风快地运转,郢人纹丝不动,面不改色,听任匠石把鼻头的白灰削得干干净净,而鼻头却一点未受伤。宋元君听到这件事,召来匠石让他表演一番。匠石说:‘我过去确实能够削掉鼻头的白灰,但能够配合我的搭档却早已死了。’哎!惠子也是我的好搭档啊!可是自从他死了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争辩的对手了!”可见庄子对同惠子的争辩是何等的看重。也可以说,庄子“内七篇”著作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二人的争辩分不开的。

另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柳宗元和韩愈、刘禹锡的争辩。柳宗元和刘禹锡可算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柳宗元和韩愈只不过是一般的文友。但无论是至交好友还是一般文友,他们彼此都能坚持对问题的争辩,并不是无原则地互相吹捧。特别是柳宗元和韩愈之间的争辩,甚至还相当激烈。韩愈曾写了一篇《答刘秀才论史书》的书信文章,宣称自己不想当史官,说什么写历史的人“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而历史事实又因“传闻不同,善恶随人所见”而难写。他将此信抄送给了柳宗元,柳宗元获信后,便写了一封《与韩愈论史官书》的文章,对韩愈进行了尖锐的批评。首先毫不隐晦地说,看到你的书信,我心中很不高兴,因为这与你过去关于修史的看法大不相同。接着尖锐地指出,你怎么能随意探测宰相的用意,说什么宰相不过是随便送给你一个史官的头衔,让你获得荣誉,其实并不是真的要你做实事。如果真是这样,你一天也不应该在史馆呆下去了。从古以来,凡是有志之士,哪有在史馆冒用一个空名,白白地拿薪俸,又利用公家的纸笔为自己写文章而获取私利呢?再下来,对韩愈“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和历史难写等观点逐一进行了批评,可以说是处处直达要害,不留一点情面。最后又对象韩愈这样刚直的史才却害怕写历史表示惋惜:“今学如退之(学:学问;退之:韩愈的字),辞如退之(辞:文辞),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行行[hángháng]焉:刚强的样子),犹所云若是(还这样说),则唐之史述其卒可托乎(史述:历史的记叙;其卒可托;将终可寄托)?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不果:不能达到目的),甚可痛哉!”可见柳宗元对韩愈的尖锐批评,完全是出于对公事的关心和对朋友的善意督促,因而其争辩的思想境界是很高的。正因为如此,柳宗元死后,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一文中对柳宗元的为人作了很高的评价。文中提到了柳宗元和刘禹锡一同被贬到偏远地方任刺史的事,而刘要去的播州是比柳要去的柳州更偏远。柳为刘要携老母同往“非人所居”的播州而哭泣,便向朝廷请求用自己的柳州交换播州,表示“虽重得罪,死不很”。韩愈不由对此事大发感叹:“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厉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译文:哎!士人到了穷困处才能看出他的节操和义气。现在一些人,平日在街坊相处还能互相仰慕相好,追逐于酒席游戏之中,夸夸其谈地强作笑语以表示谦恭,手握着手要掏出自己的肺肝给对方看,又指着天日流泪,发誓生死不相背弃,好像真的可以相互取信。但是一旦遇到小小的冲突,哪怕细如毛发,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不但不伸手救援,反而借机排挤,并扔下石头去砸。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啊!这应该是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做的事,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后,也该感到有些惭愧吧。)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从柳宗元和韩愈的交往中,看不到文人相轻的臭习气,能看到只是他们那种不存戒心、不留情面的争辩和相互肯定的友情。这种高品格的文人相交之道,就是今天也是值得肯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