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物】陇上名师“白银市骨干教师”靖远职专校长朱维年

标签:
教育人物文化 |
分类: 《诗词文联集》 |
甘肃-白银-靖远-陇上名师-白银市骨干教师-0001-6
在靖远县北城开发区耸立着一所风格独特、别具魅力的学府——靖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之所以在教学、管理、招生、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骄人的业绩,之所以跃升于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得益于一个好校长,他,就是靖远职专校长——朱维年。
1983年7月,22岁的朱维年同志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放弃留在省城其他行业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靖远二中当上了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他所倡导的“目标导学法”、“知识点定位法”等教学方法,颇受学生欢迎,所教学生连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所执教的公开课多次获市、县数学优质课竞赛都获得一等奖;他和同事共同参与研究的的教学课题先后通过省、市课题验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省、市级刊物。他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理论修养,精湛的教学技能,被学校、家长、学生公认为数学高考“把关教师”和“二中名师”,先后被评为“靖远县首批青年教学能手标兵”、“靖远县优秀班主任”、“白银市骨干教师”,荣获省、市、县“园丁奖”。由于他教学、业务能力突出,先后被推荐担任靖远二中数学教研组组长、被组织任命为靖远二中教导处副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长等职,他在靖远二中这块教书育人的沃土上一干就是25年,每一步脚印,每一个足迹,都见证了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着的的辉煌和成绩。
2007年8月,县委、县政府实施城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将职教中心整体搬迁至靖远县北辰开发区,同时任命朱维年同志为县职教中心校长。当时,正值朱维年同志在靖远二中工作得心应手、事业辉煌之时,突然由普教工作转向职教,始料未及,因为他深知靖远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犹如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发展职业教育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在艰难的思索和痛苦的抉择中,朱维年同志接受了职中校长这个富有挑战性的艰巨任务。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职业教育这样一个新的“课题”,他开始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很快确立了“招生就是生存线,质量就是生命线,管理就是中心线,就业就是发展线”办学的理念,学校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步入了良性循环和规模化发展之路。
从2007年8月至今,在他带领的一班人的努力下,学校新建标准化学生公寓一幢,新建彩钢结构实训车间一座,建成了焊机、机电、电子、电工、钳工、计算机等10个实验实训室,校园实施了绿化、硬化、美化工程,办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招生实现重大突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历教育人数由原来的不足1000人增加为现在的4000余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职工由原来的63人增加为现在的120人,增长了近一倍;专业设置更加灵活,实现了由“文科”专业向“工科”和“涉农”专业的转化,由联办专业向自办专业的转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社会声誉更加高了。他作为第一副主编参与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基础模块)》教材的编写任务,该教材在中职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被认定为“白银市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中小企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白银市机电职教集团成员单位”,顺利通过甘肃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办学层次由职业高中变为职业中专,实现了学校发展历史上的新跨越。这一串串数字和荣誉的背后,凝结了朱校长的无数的辛勤汗水,也充分验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格言。
岁月如歌声声急,事业如棋局局新。在荣誉和成绩面前,朱维年同志总是淡然一笑,他依然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高尚的人格魅力带领职专人积极投身于靖远职业教育的伟大实践中,为靖远职专驶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
(来源: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