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美术电视大奖赛中,大城县农民画家王光远从288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这位34岁的农民画家做了专题报道。
王光远只是大城画家群中的一个“新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城县涌现出一批艺术风格各异的画家,他们频频在国内获得各类大奖,画家史国良还获得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成为我国目前在国际画坛获最高奖项的画家。大城出画家这一现象,像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各界关注。
灿若繁星
史国良,作品《刻经》荣获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及国家文化部嘉奖。出版有《史国良画集》、《水墨人物画技法》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刘进安,其作品《运河英豪》获1985年中国绘画奖。出版《刘进安画集》、《当代中国画技法赏析·刘进安水墨肖像画创作》等。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南坡,其作品曾被美国前总统卡特收藏,出版有《马南坡画集》。现为北京陶然书画院院长。
谢凤岗,其作品《蛇》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现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高级美编。
谢崇礼,其作品《地上草天上的云》、《走进西藏》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现为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刘佳宁,作品《风景线》、《看东方》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现为江苏大学副教授。
魏清河,作品《高原社戏》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毕继民,作品《星星之火》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现为徐州大学美术系硕士生导师。
高士迎,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
尤
山,作品《太行女游击队员》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现为廊坊专业画家。
张玉华,作品《秋的奉献》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出版有《张玉华画集》。现为廊坊画院院长,廊坊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邓乃甫,作品《秋风》获河北省国画人物一等奖。现为廊坊画院一级画师
王鹤森,作品《潮》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建国五十周年美展佳作奖。现为大城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光远,作品《傲雪迎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画展并获奖。
王同刚和陈继荣两位画家是上述大城县各位画家(史国良、马南坡除外)的老师。
产生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大批大城籍画家涌现出来,他们闪烁在当代画坛,很多人已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省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李明久教授曾说过:“大城出画家,而且是有思想的画家。”
什么力量使大城县产生如此引人注目的画家群体?是长期的文化积淀还是文坛偶然现象,这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
记者探访后发现,大城县的画家群体现象应该延伸到解放前。
大城古称平舒,自古就是文化古郡,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悠久的绘画历史,向有“画家之乡”美誉。早在19世纪,就产生了画蟹名家释大空、米派画家李有泉、石谷派画家李广弟、虫草画家张闹、人物画家于维东等。进入20世纪更是群英荟萃,早期有王世琛、邓毓凯、邓毓怡等人。邓毓怡(北洋政法学堂教育长、国会议员)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还是丹青高手,他“尤善画山水,层峦叠嶂,气势雄伟”,其成就被俞剑华先生收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画驴大师马南坡回忆从艺之路,说他是在家乡土坑上和祖母学会涂抹丹青的。
“大城县形成了学画的氛围。”大城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彦辉称,“新中国成立后,对绘画艺术追求的大城人也越来越多。县里有关部门对此很重视,先后在师范、中学开设了美术课。从1957年起,大城县中学组建了“业余美术组”,利用课余辅导美术爱好者,增产了一大批人才。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又以县文化馆为基地,办起全县群众业余美校,系统地传授美术绘画基本知识,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进入90年代后,大城更是兴起学画热潮:老干部局开办老年绘画班,文化馆开办青少年绘画辅导班。中青年爱好绘画的更是数不胜数,形成老中青少四个层次绘画队伍。绘画队伍的兴旺,也带动绘画装裱业的兴旺,仅县城专业装裱作坊就有5家。县政府每年还为绘画爱好者举办美展,为有成就的个人举办展览。这些举措为培养绘画人才创造了良好基础。
记者还发现,当地画家之间的师承传授关系避免了断层现象,很多画家在当地授业解道时带起了一批新人。早在20世纪之初,邓毓怡等人从日本留学归来,在家乡开办全省少有的正规中、小学堂,不仅教授数理化课程,还开办了美术课,后来普及全县。50年代,王同刚调入大城,他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绘画知识,培养了陈继荣、谢凤岗等才华横溢的画家。70年代后,陈继荣调入县文化馆,不仅创作了大批美术作品,还教授了许多学生,如刘进安、谢崇礼、刘佳宁、王鹤森。陈继荣调出大城后,大城又形成以谢崇礼、邓乃甫、王鹤森等人为中心的绘画群体,他们之间相互切磋技艺。
大城县之所以产生群体画家,与这些甘为人梯,又是楷模的人物有极大关系。另外,大城对绘画艺术充分尊重,不仅对本地画家,对外地的画家也是如此。
艺术风格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追寻的艺术境界,大城籍画家也是如此,长期以来大城籍画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文人画
在我国,文人画起源于宋代,代表人物有苏轼、欧阳修等,明清代表人物为扬州八怪,近代是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国画大师,他们的画“抒写性灵”。近年来,许多画家不拘旧束,以变求生,产生了一批新文人画派,刘进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特点是:摆脱具象的束缚,以淋漓的大气充分发挥笔墨的表力,探索新的画面结构和笔墨布局。他被称为我国新文化画十大代表之一、北方主要代表。马南坡画的毛驴,皆是意态恣肆,流露出不入流俗的异墨。他作画如同写字,刷刷几笔,无一不是神来之笔,意犹未尽之时,随意在画上题着“耳长腿细蹄如盏,形象一跃凳画坛。若问此公何用场,耕田垅亩付人间。”将个人豪迈的情感带进画中,拓展了画境,使其增添一种特殊的韵味。
·民族特色
中国画重意,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寓情于物,透过笔墨抒发胸臆。“以追光蹑景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以实现对事物的审美理想。大城画家以其为宗旨,借笔墨抒发对祖国、对民族、对故乡的情感。陈继荣的深厚、刘剑波的质朴、吴国华的淡雅、谢凤岗的凝重,无一不透着画家人品与画品的高度统一。张玉华擅画仕女,他笔下的仕女虽略变形,但媚而不俗,风姿绰约,显尽女性的妙美。王鹤森擅画花鸟、风景,其风格造型注重神似,笔墨泼辣而奔放,寄情于中,寄思于墨,使形式与内容相吻合,更以人品入画,从而达到朴拙求真豁达脱俗的艺术境界。
·写实派
20世纪初期,西方绘画艺术传入我国。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中国绘画艺术借鉴西方绘画技巧,并使之放出异彩,史国良、谢崇礼、刘佳宁在这一领域做出有益的尝试。史国良作为人物画家,从新的角度看待东西方绘画艺术。他以开放的襟怀接纳着世界文化,同时对自己的母土文化认真地审视,经过千百次磨炼,有了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的《刻经》之作。谢崇礼、刘佳宁继承传统的骨法用笔,又拓宽用笔技艺,笔墨中以笔为主,摄其墨色,达到其力、其意完美。谢崇礼曾数次跋涉祖国大江南北,尤其当他走进藏民区域后,他的艺术有了极大提高,改变了他从前固有的构画平稳、规范画风,把非同一视觉空间的面体编排在一起。在人物造型上,脱离原有躁动和不安之感,采用写实主义气法向自然详实方向逼近,使笔墨出现了一种近似油画的笔触效果。如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的作品《走进西藏》,其主题和技巧是画家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的高度把握。
·雅俗共赏
大城许多画家身居农村,他们从中挖掘出美感。王光远颇具代表性,他多年来致力水墨画新技法的探索,以生活为源泉,大自然为造化,独辟蹊径,追求新意。他的画作淡雅,情意盎然,意境生动,栩栩如生,笔墨清新秀逸。如他画的水墨大白菜,突破了古今画家传统水墨程式化表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终成自家风格,在海内外独树一帜,享有“白菜王”的美誉。1999年9月,他被中国文联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像王光远这样执意追求的画家,在大城还为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