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表演艺术

(2009-09-06 14:10:08)
标签:

君子

传衍魂脉

第一章3

非遗

范围

文化

分类: 传衍魂脉
                             传统表演艺术

   

    传统表演艺术,是指人民大众用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各种形式,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望和审美理想。

传统表演艺术(昆曲《长生殿》剧照)

    传统表演艺术种类繁多,包括传统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杂技等各种民间艺术和传统表现形式。

    传统表演艺术产生于劳动之中。从远古到近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活条件的好转,劳动生产力逐渐提高。经济的繁荣必定带来文化的发展,江西省从新石器时代的稻作文明,到西周及春秋出现打击器乐甬钟,再到战国时期的十三弦琴和扁鼓,都与江西是鱼米之乡、老百姓农耕文明日益发达有直接的关系。江西吉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其鼓子词是宋代的一种叙事的讲唱文体,以鼓为节拍,到唐代,已经推进和发展到了“既说又唱”的“变文”,向戏曲迈进了一步。还有,宋代的“乡里土俗,人家往往多蓄鼓”,目的在于鞭春、求雨、催工、集众、婚姻、迎客、发歌、元宵、迎神、赛会等活动;王安石的“逢逢戏场声,壤壤战时伍”;杨万里“急鼓繁钲动地呼”……。从这些都能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祭祀、征战、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鼓、戏,也就是离不开传统表演艺术。这些都是传统表演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根基。

传统表演艺术(蒙古长调歌唱家哈扎布)

    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了几百种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们都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中的精品,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千姿百态,色彩迥异。

    音乐

    声带、琴弦、金属、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金属碰撞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的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把乐音(有时也适当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原始时代人类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相传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这一传说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一直流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传统表演艺术(大师龚一演奏古琴)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而非视觉或其他什么感觉的艺术。听觉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一个更高台阶, 用音乐求爱古时即有,《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即是例证。一支曲子里没有用不上的音符,但音符的出现有高频和低频之分。正是这种出现频率上的差别构成了音乐的高低错落,形成了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乐曲风格。”高山流水”、“二泉印月”、“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中国音乐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戏剧、戏曲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如戏曲中的服装和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水袖、翎子、髯口等,不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曲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

    从历史来看,“戏剧”的概念古已有之。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的含义较为广泛,有些近似今天所用的“游戏”、“戏耍”的意思,但随着秦汉“歌戏”、唐代“歌舞戏”、“参军戏”等演剧艺术在“游戏”中自成一大类,“戏剧”一词已逐渐衍变为被用来专指演剧艺术。由于当时中国的演剧艺术大体都是与歌曲结合的,所以自宋代以来,人们更多称之为“戏曲”。这也就是说,“戏剧”原与“戏曲”是同义词,可以互换使用。当“话剧”的演剧形式从欧洲传入中国后,才将“戏剧”、“戏曲”、“话剧”三种东西分开来,各赋予准确的内涵及外延。

传统表演艺术(江西弋阳腔)

   随着戏曲改良的进行,戏曲研究也逐渐进入现代学术轨道。20世纪初,王国维在着力从事词曲和戏曲史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宋元戏曲考》,不仅深入研究了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系统考证了宋元时代的戏曲,把戏曲艺术引入20世纪的学术圣殿,而且其“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概念影响了对戏曲观念的探讨。这部著作是20世纪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全国各地的历史、人文、语言等的差别,流行于全国各地的地方戏形成各剧种独特的地方特色,使曲艺成为带有综合性的艺术,它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歌舞、文学、音乐、美术、历史,文学是其中的主要因素,表演和音乐都以文学为基础,形象地再现文学脚本,使之有声有色地立于舞台之上,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的戏剧形式。

    正因为曲艺是以“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有人就把“曲艺”叫做“说说唱唱”,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曲艺”所包括的艺术形式,有相声、快板、鼓曲、评书四大类,既有说的,又有唱的,还有说唱兼有的。说的如相声、评书、故事等,唱的如大鼓、琴书、单弦等,说唱兼有的如快板、快书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演员都以“说书人”的身份和观众直接交流感情。不管多么简单的民间小戏,它都不是由叙述者直接向观众讲述故事,而是由演员扮演故事里的角色,通过剧里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曲艺文化这种具有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其传统之深厚、品种之丰富,在世界戏剧文化中非常罕见。其语言生动活泼、洗炼精美,并易于上口。

    曲艺文化这种具有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其传统之深厚、品种之丰富,在世界戏剧文化中非常罕见。

    *杂技、皮影戏、木偶戏

    杂技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中华杂技历史极为悠久,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木偶戏是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灵活,操作自如,久负盛名。

    …………

    所有这些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是一座绚丽夺目的艺术大宝库,是我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同外国进行艺术交流取之不竭的源泉。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中国先后向世界六大洲的138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各种国家级表演艺术团体约429次,计有京剧、杂技、民族歌舞、民乐、木偶、皮影、曲艺、各种地方戏曲。这些不同形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之花,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国际舞台上竞相争艳,吸引了各国观众,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和欢迎。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类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艺术来沟通。”表演艺术的出访,对融洽国家关系,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积极的作用。对中国文艺表演艺术者开阔视野、借鉴外国技艺也大有裨益。事实证明,传统文化艺术的作用很大,不仅产生智慧和力量,也能把天涯变成毗邻。

    中华民族的传统表演艺术,最能反映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和审美需求,最具有民族的品格。它表达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它体现的审美趣味,犹如一种精神血脉,融化和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肌体里,渗透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各项目所在地)

    摘自本人所著《传衍魂脉》第一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其政策法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口头文化传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