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进入寒假,各种补习班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手机、信箱、广告、甚至门缝!各种补习班标榜着“特级教师”、“没有进步全款退还”等,及其诱人,但我今天可能要给广大家长的补课热情泼一盆冷水了,锦程想问:“去补习班真的有用吗”?
可能会有用,但这是针对那些自愿去补习班的孩子而言的。因为这些孩子目标是要提高学习成绩,而在自愿的前提下,补习班里补习的东西才能会被孩子接受,因为这里面不存在抵触!
可绝大多数孩子呢?辛辛苦苦盼到了假期,结果负担比上学期间还重,谈何快乐、又谈何自愿?我们家长往往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态度问题。
态度问题是一个很“根”的问题,态度往往决定了很多事情的结果。比如,当你对开车有需求的时候,驾校再苦再累,当你想到很快就可以驾着爱车驰骋在长安街上,那么你都是快乐的,是乐于学习的!而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车,且你对开车有一种天生的反感,那么你在驾校会不会是度日如年呢?答案是:会!
所以,如果孩子属于后者,那么去了补习班,钱花了,效果还不会好!孩子的快乐没了,恐怕连和你的关系也会降分的吧。
锦程对家长送孩子去补习班提出几点来自经验的忠告吧,我接触过的近万案例告诉我们:
第一条呢,先改变孩子的心灵,再改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对学习重新定位,将学习成绩纳入到自己的目标的一部分。
第二条呢,则是要学会启发孩子去学习,而不是命令或者带着情绪的主观建议孩子去学习。就像鸡蛋孵化一样。如果我们运用外在的力量,那么经过敲击后的鸡蛋,付出的往往是一只鸡的尸体!但如果我们运用内在的力量呢?比如启发孩子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等于给了孩子适宜的温度和条件,那么往往孵化出来的是一只小鸡,是一条生命!
第三条呢,不要因为家长的因素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敌对!怎么说呢,就是孩子本身并不讨厌学习,而家长却让孩子感觉到:“要不是学习,我爸不会瞧不起我;学得好了是应该的,学不好是要被惩罚的”等等。孩子厌学往往是一种心理障碍,而这种障碍的制造者往往是孩子家长。所以,家长要学会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呼唤角色的感受对方的感受。
所以,改变心灵比改变成绩更重要,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手段,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