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缅怀杰克逊

(2014-08-23 22:13:26)
标签:

转载

分类: 东北教会史
原文地址:缅怀杰克逊作者:陈醒哲


http://s2/middle/5ab60187h88baee1b4831&690


                               缅怀杰克逊

                               

                                陈醒哲

      

       2011125,是亚瑟·杰克逊·弗雷姆医生在中国因公殉职100年的日子,这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医学毕业生,奉天医科大学教授、年仅26岁的热带医学博士,在这一天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中国的土地上。

   

    1909年春天,东北西医的传播者、奉天医科大学创始人司督阁医生回到英国募集筹建奉天医科大学的资金,并准备聘请两名医学教授来奉天共同创办这所大学。一回到苏格兰爱丁堡,司督阁医生就向当地教会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写出了呼吁书和一封信,上面有盛京施医院和旁边一块清政府批准的建设奉天医科大学的用地照片,并清晰阐述了在奉天建立东北第一所医学院的各种理由,以及医学院未来的前景等等,呼吁书中说:“建立这个医学院的目的是传播现代医学知识和进行医学实践,以及在外科手术方面对年轻人进行全面的训练,是为医学传教方面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整个建筑规划已经提出,资金到位后马上可以动工,但我们不愿意负债。”

   

    司督阁医生把这份呼吁书打印了5000份,寄望苏格兰各地。秋天,当他准备返回中国的时候已经募集到了4899英镑,同时,两名具有很高职业成就的非常优秀与合格的教授人选已经确定下来,他们是亚瑟·杰克逊和R·H·莫尔医生,两位年轻的英国人高兴地接受了对自己的任命。R·H·莫尔医生是剑桥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亚瑟·杰克逊是剑桥大学毕业的文科学士、医学学士、外科学士、热带病学博士。

   

    191011月,亚瑟·杰克逊到达奉天,他亲眼看到了司督阁创办的盛京施医院救死扶伤、服务民众的情况,以及医院在奉天受到的欢迎和重大影响,青春的热血燃烧起来。杰克逊意识到他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中国太需要规范、专业的医科大学,奉天正是他奉献才能,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地方。杰克逊很快就全力以赴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区,在他的帮助下,司督阁医生修改和补充了关于医学院建设的一些计划。他们经常在一起详细讨论如何用有限的资金购置最需要的医疗设备,如何把西方最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引进奉天来。为了增加建校资金,亚瑟·杰克逊医生还慷慨提出削减他的收入作为自己对医院的捐助。大约在一个月中,他们完成了建校的全部规划,学院的建设将在第二年春天开始。

 

http://s12/middle/5ab60187h88baeedb740b&690

   

    亚瑟·杰克逊在奉天的短暂工作中,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喜欢他。他在奉天度过了唯一一次快乐、活跃的圣诞节,那天,他的快乐和活跃感染了所有的人,他参加文艺演出,赞美上帝,向在场的每一个孩子派送礼物,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在他到来之前,盛京施医院还没有如此活跃的圣诞节。

   

    就在亚瑟·杰克逊到达奉天的时候,源于中俄边境俄国境内西伯利亚铁路两侧村庄流行的肺鼠疫,年末已经迅速蔓延到哈尔滨的中国人聚集区,而且死亡率非常高。这是数个世纪以来,世界上第一此肺鼠疫独自的大规模爆发。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一旦感染必死无疑。当时记载的病例共43942人,死亡43942人。没有出现可以验证的康复的病例。无情的死亡摆在面前,震惊和恐惧刺激了人们的神经。

   

    面对如此凶恶的传热病,东三身总督锡良正式聘请司督阁为政府的首席医疗顾问。当时在盛京施医院的3名英国医生司督阁、杨塞尔、杰克逊进行了工作分工,司督阁任防疫总指挥,杰克逊任前线防疫指挥直接到到铁路车站去,杨塞尔负责管理医院和疾病治疗。

   

    1911年1212日,奉天因瘟疫共死亡23人,113日,一天就死亡10人。114日,清政府为了防止瘟疫向关内扩散,关闭奉天到北平的铁路。

   

    115下午,天气特别冷。杰克逊从火车站给司督阁打来电话说,他必须在车站等一列从山海关返回奉天的列车,因为车上有两个民工死亡,怀疑是肺鼠疫,车上肯定还有很多感染者。当天晚上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5度,当时没有准备好隔离营,也没有空房子。防疫局有人想让那些没有发病的人自由行动,那将意味着鼠疫将从奉天大规模扩散,杰克逊坚决反对。又有人提出让民工们在车厢里待到第二天上午,这样有些体质弱的患者就要冻死,杰克逊否认了这个提议。

 

    杰克逊医生说:“我们比须为这些可怜的穷人尽最大的努力。”

   

    火车站附近有一些较大的客栈,杰克逊立即与防疫局人员把客栈清空,设立临时防疫医院。并亲自指挥把火车上478人全部安排在客栈,进行隔离观察,防止鼠疫扩散。当天晚上,又有几个人死去,杰克逊处理完毕,已经是午夜。第二天一早,杰克逊又前往客栈,对隔离人员进行诊断、治疗,把患者送到专设的临时病房,把与患者有接触的人员进行严密的隔离。后来,其中大多数人陆续离开隔离营。

   

    117,为了工作方便,杰克逊医生住在车站里,为挽留那些仍有生存机会的人,他从早到晚不停地参与抢救工作。对于那些临终的人杰克逊医生也是竭尽关怀,细心处理。任何人有事相求,他都热情相助。杰克逊热情充沛,富于同情心,给所有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场的防疫局官员把杰克逊的事迹汇报给总督,得到总督的赞扬。

   

    接连几天,每天都有患者在他身边倒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但是杰克逊医生没有退却,他仍然全力以赴坚持在隔离区工作。在5天时间里,隔离区共有70人死亡。第6天以后,情况逐渐好转,临时病房和隔离区没有再出现死亡病例。

   

    123,是星期一,隔离区里面住的60人全部恢复自由,政府提供了一些生活用品后准备返乡。住在临时病房里的患者被移送到距离奉天10余里的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火车站抗击鼠疫的战役终于取得胜利!但就在同一天,杰克逊医生却病倒了。

    

    杰克逊十分清楚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危险,并且采取了预防措施。当他不得不与患者接触的时候,他总是对助手说“退后,退后,不要冒险!”

   

    但是,不论是哪里需要,杰克逊都勇往直前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危险,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对防疫和治疗中出现的医学问题怀着浓厚的兴趣。在他工作的最后一天,他曾说:“不是没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我非常珍惜这个经历。”

   

    杰克逊医生期待着把所有的隔离人员都送走后,就回到盛京施医院继续筹建医学院的建设。但是,非常不幸,他已经注定要成为肺鼠疫的牺牲者。谁都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感染了肺鼠疫,是搀扶步履瞒珊的病人进入隔离区的时候?是给濒临死亡的病人送水进行临终关怀的时候?他已经注射过抗鼠疫血清,戴着非常严密的防疫面罩,应该不会受到传染,但不知鼠疫病菌通过什么途径感染到他的肺部。

   

    在一个星期火车站防治肺鼠疫的工作中,每天早上,杰克逊医生都要与司督阁医生通电话,沟通信息,商量办法。在此次肺鼠疫中,奉天省死亡7000多人,沈阳城区死亡1686人。

   

    124,司督阁医生去了隔离区,他看到杰克逊医生在发烧,脸色不好,劝他立刻卧床休息。这一天,杰克逊的病情不断加重,司督阁医生和杨塞尔医生轮流照看他。晚上,杰克逊医生吐了血痰,这是确定无疑的肺鼠疫症状,他勇敢无私地面对了这个事实。当杨塞尔医生回到他房间的时候,他告诫杨医生不要靠近。只要一息尚存,杰克逊医生所关心的仍是别人的安全。

   

    司督阁医生与杨塞尔医生用尽了当时所能采用的救治方法,但都没有起作用。杰克逊医生病情发展的很快,24小时后,他就因公殉职了。一个26岁朝气蓬勃的生命,永远停留在1911125日这一天,停留在中国东北的城市里。

   

    对于杰克逊医生的辞世,中国人民是十分哀痛的。从总督到民众都不能忘记这位精力充沛、行为敏捷、诚实可靠、同时富于幽默和开朗性格的优秀医生,敬慕他具有一颗同情心、事业心,具有一个圣洁、高尚的灵魂。奉天的政府与民众发给司督阁医生很多感激的电报和书信,向杰克逊医生的家属表示真挚的哀悼和慰问;奉天的报纸接连登载赞扬杰克逊医生的文章,更多的人将对杰克逊医生的感谢和哀痛化作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进的动力。

   

    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奉天民众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杰克逊医生已经践行两千年前耶稣基督做过的事情。杰克逊医生为中国人民而捐躯,实际上是履行了为拯救世界可以献出自己生命的神圣遵循。杰克逊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坚信为了拯救他人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伟大信仰;杰克逊医生并非死于肺鼠疫,而是死于崇高的道义,死于高于一切的大爱,虽死而犹生!

 

http://s2/middle/5ab60187h88bafa5d45f1&690

   

    在杰克逊去世一个星期后,奉天英国领事馆举行了一次纪念仪式,总督锡良发表了缅悼词:当我们在瘟疫施虐的地方战斗的时候,他毅然前来帮助,在垂死者的呻吟声中,他挣扎着照顾那些罹难者。因劳累疲倦,瘟疫抓住了他,使其过早地永远离开了我们。任何办法都不能掩饰我们的忧伤,任何语言都没法表达我们的悲痛。杰克逊医生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具有很高天赋的年轻人。他抱着传播医学知识和传播福音的理想,来到满洲。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他倒下了。基督教长老会失去了一位最有前途的成员,而中国政府则失去了一位乐于帮助自己的朋友。

   

    啊!杰克逊医生的在天之灵,我们代表满洲两千万人民苛求您代为求情,请万能的上帝结束这场瘟疫吧,那样我们就可以重新享受天伦之乐,高枕无忧。在活着的时候,您是个勇敢的人,现在,您是一位尊贵的神灵。高贵的神灵,您为我们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且一直在帮助我们,那么就请永远保佑我们吧!

   

    在仪式上,总督锡良交给司督阁1万美元的支票,送给杰克逊医生的母亲并附一封慰问信。总督说:“他心想着拯救世界,他对这里的付出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

 

    司督阁的心一直被痛苦和灾难蹂躏着,他感觉到杰克逊的死比活着所做的贡献要大得多,他到中国10个星期就完成了自己的夙愿,他终生的工作被压缩进最后繁忙的几天里,他的死是他一生最闪光之处。

   

    杰克逊的母亲马上把这些钱捐给了医学院,她说用这些钱完成医学院的部分建设就是对儿子最好的纪念。听了这些话,总督十分感动,感叹道:“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优秀的儿子!”

   

    清政府把杰克逊安葬在平静的城郊,教会的朋友们在他的墓地竖起一块石碑。在后来建成的医学院大厅里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铭刻着:纪念亚瑟·杰克逊·弗雷姆;文学学士、医学学士、外科学士、热病学博士。为了在这所医学院教书,杰克逊来到奉天,相信服务于中国人民就是对上帝最好报答,在1911125日的工作中献出自己的生命,终年26岁。

   

    杰克逊医生离开中国人民将近100周年了,每当想起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殉职于中国的年轻医生,我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杰克逊医生并没有留下什么遗物,他的行囊和他的遗物都伴随着瘟疫被焚烧,被深埋了……他的墓地也几经迁徙,不知何处。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当年的墓地,另一张是当年他朝气蓬勃的身影。

   

    在《圣经·希伯来书》第11章第7节有这样的话:“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杰克逊在说什么呢?依我的理解,杰克逊医生把一切都留给了中国,包括学识、热情和生命,离开的却是那样纯粹和简单,没带走一片云彩。对医学院的学生来说,杰克逊医生是一位具有基督教思想,“德艺双馨”的现代青年的光辉榜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杰克逊医生是一位心怀超越种族、信仰、文化差异的大爱,彰显人类精神的永世的楷模。我真的希望,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要忘记杰克逊医生,永远缅怀那个曾经朝气蓬勃的永远26岁的年轻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