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河补习班》:父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2019-07-17 21:40:47)
标签:

银河补习班

分类: 文娱小区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蒙田曾说:“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显然就是这样一位父亲。
       讲述父爱的作品有很多,有《美丽人生》中那样用游戏的方式,喜剧的手法来表现战争时代下的父爱;有《当幸福来敲门》中那样用励志的故事,温情的渲染来打动人心。但这部《银河补习班》却是不同,马皓文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父亲形象,那种父爱不流于表面,静水流深。同时,他对于儿子的教育又是西方式的,用欢乐教学的方式来“放养”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内心纯粹又矛盾的父亲形象,使得我们几乎颠覆了对这部电影的预期。
        这次,作为导演及主演的邓超,玩得很高级。
       整部影片的时长跨度从1990年到2019年,整整30年。它用每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经典歌曲来穿插于故事中,从马皓文迈上人生巅峰的担任亚运会火炬手,到97年香港回归,再到03年的张国荣离世;在音乐上,从《亚洲雄风》,到《好大一棵树》,再到《当年情》,马皓文似乎成为了中国版的阿甘。他用自己的人生轨迹丈量着这个大的时代,同样也映射着当时那个转型中的社会,更放大着每个人物或复杂或单纯的内心。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模式并没有表现出那种强烈的史诗气质,而是让人仿佛跟随马皓文在人间走了一遭,感触到时光在指尖流过,亲情沁人心脾的苦与甘。
这个看似倒霉到家的父亲,在邓超的诠释下,让人看到了他眼中的爱,内心的光。
       要知道,所有你能看到的光都是因为有反射物,而影片中的这个反射物便是他的儿子马飞。在这对父子的双线叙事中,有两场戏最能展现这位中国式父亲的爱,亦足见邓超之精湛演技。很多人形容一位演员的演技好,往往喜欢用收放自如来形容,那我们就用“收”与“放”来分析下邓超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首先是“收”的部分,影片中这个角色大部分都是在失意与隐忍中度过。他在自己最高光的时刻,瞬间从天堂坠入地狱,服刑多年出狱后,老婆已跟了别人,孩子学习倒数,邻里人人喊打……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而他要做的只有隐忍,甚至连回家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人发现。
       这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戏是,儿子为了平息父亲所带来的负面舆论影响,圆自己宇航员的梦,他建议父亲放弃翻案昭雪的机会,父亲连用两句“懂了”来回复,并同意了儿子的要求。此时马皓文已是两鬓斑白,他争了一辈子,就是在争这个机会,等这个机会,然而为了儿子他放弃了。那种内心的不甘,一生的遗憾与怨恨都融于对儿子的爱中,细腻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的层次变化,被邓超演绎得极为生动,令人泪目。
        另一场戏是马皓文在洪水来袭时,对儿子的寻找与呼救。这段故事同样是有史实根据,那就是1998特大洪水,当时这场洪水在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这样将几乎史无前例的天灾与马皓文心中对儿子的爱进行了对比与放大,他不顾官兵的阻拦,在洪水来临前的几分钟还在呼喊儿子,教他利用周围的事物,开动脑筋逃出来。那种声嘶力竭的呐喊,那种父爱如山的力量,如果说这时的父爱隔着山与海,那这种力量无疑将会令山海所平,洪水可退。这段戏邓超表现的张力十足,撼人心魄。
       当然,这又不仅仅是一部讲述父爱的影片,它还充满着励志与成长,梦想与坚持,有着可以飞到银河系的想象力,又有着让人联想到自己父亲的亲和力,有笑有泪,有暖有虐。即将在7月18日上映的这部《银河补习班》,确实是一部不一般的电影,值得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