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尺八·一声一世》:又将是一部“百鸟朝凤”?

(2019-05-31 08:44:00)
标签:

尺八·一声一世

分类: 文娱小区
                                    

竹对于中国人来说,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它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特别以竹子制作的乐器,如笛子、箫、笙等更是无比悦耳。然而,竹还可以被制成另一种乐器,那就是尺八。这种乐器音色既能苍凉辽阔,又能空灵恬静,然而在中国懂得这种乐器的却不过百人,而我也正是因看完这部《尺八·一声一世》之后,才关注了这种乐器,喜欢上了这种乐器。都说一篇文章可以“载道”,如今看来一部电影同样可以,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聊聊这部电影。

首先,这是一部纪录片。从做这部电影的初衷来看,《尺八·一声一世》便与市场上那些逐利的商业片有着本质区别,因为它所逐的是根。要知道,尺八早在隋唐时代就是宫廷演奏的主要乐器,后传入日本,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日本传统乐器中的一个名类。做一件事初衷决定着方向,决定着结果,这部影片的初衷并不是在渲染它源于中国,而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级别的上帝视角,通过中国、日本、美国等地的人,以他们的角度讲述尺八,演奏尺八,并和尺八融为一体的故事。

其中有河南乡下小伙徐浩鹏,他学了三年多尺八,却连真正的竹尺八都没见过,他用自己打工攒的钱买来一支尺八,对此父母并不理解;台湾的蔡鸿文,他是一位教学与传播尺八文化的教师,他说一支好的尺八材料,十万根竹子中也选不出几根;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吹尺八时,日本尺八演奏家三桥贵风说:自己通过这个乐器得到了救赎,演奏它是自己感恩的一种方式……几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尺八将他们的精神实现了互通,使之有了同一个方向。

为什么尺巴在一个地方会没落,在另一个地方又会兴起呢?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并传承古老的文化与器物呢?影片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但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我们或者又能得到一些线索。比如,出身于尺八世家的小凑尚昭,他便将传统的尺八与现代音乐进行了融合,特别是电影中那段尺八与吉他等乐器的合奏,产成了极为美妙的音乐魅力;另一位是

日本著名制管师三塚幸彦,他尝试走出传统尺八的制作工艺,用现代工艺流程运用在尺八的制作上,以降低尺八的高昂成本,亲民的价格会让更多的人接触,拥有并喜欢上它。小凑尚昭与三塚幸彦所做的其实就是创新,通过在传统的文化基础上融入新的概念与技术,使其焕发全新的魅力,在这点上确实值得我们国人为之思考。犹记得上次看一部以乐器为题材,产生如此深刻感触的还要属3年前那部由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同样是以中国传统乐器为核心,以传统名曲打动人心,以一个个有梦想的人来叙事倾诉,甚至连上映档期都同属5月份。前者在豆瓣收获了8.1高分,且票房近亿。在我看来,这部《尺八·一声一世》无论是意境还是情境,亦或在制作与叙事上来说,它都并不弱于《百鸟朝凤》,真的是“一声一世,一声入魂。”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能够让人静下来的电影,能够让人在喧嚣的都市,高压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用近90分钟来聆听美妙的音乐,感触曾经的历史人文,认识几位乐中有爱,心中有光的人,岂不是一件很难得的事?这部《尺八·一声一世》正在热映,真心推荐大家去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