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小河的夏天》看中国式家庭的困境

标签:
西小河的夏天 |
分类: 文娱小区 |
家庭,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色,无论在哪种文化语境中,家庭都是最核心也是最难表现的主题。如今,有一部名为《西小河的夏天》的电影,便难得的剖析了中国式的家庭,关注于了三代人的成长、欲望与执着,展现了一场在亲情背景下的人性蜕变。整个故事非常具有写实性,既有如西小河的流水般细腻地情感表达,又有如高山飞瀑一样的矛盾冲突,还会让不同年龄层的人在其中找到精神上的认同。可以说,这部电影在尝试着为很多中国式家庭的困境,为人性中的迷茫寻找出路。从这个角度来说,《西小河的夏天》的意境真可谓是深远。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NBvfTTXejI
在绍兴有一句民谣这样说: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可见,这里的台门之多,而这些台门往往是世代沿袭,记录了家族的兴衰与岁月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导演周全的老家恰恰就在绍兴,他对于这片热土的理解与乡情,变化与人心俨然是感触最深的。在这处老台门中,主要是以顾晓阳一家三口,以及隔壁老人郑爷爷的故事展开,其中主要的视角集中在一个十岁的孩子顾晓阳身上。这个人物代表着很多中国式家庭中的孩子形象,他被身为学校主任的父亲顾建华严格管教,母亲又忙于越剧无瑕顾及他,这样的环境让他天性内向,但他内心深处又有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足球。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NBvgT2l1rU
足球在影片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不仅代表了梦想与激情,更是孩子在高压环境下的精神出口。故事中,与顾晓阳“志同道合”的是隔壁的老人,这位老人同样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中。儿子在深圳工作,一心要接他过去,但老人却坚持要守在老宅……这一老一少间,其实是一对镜像形式的存在,他们一个反对父母的高压教育,一个反对儿子的处事方式,分别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传统与初心,更是一种反抗与不妥协。影片对于家庭层面的思考,对于社会的剖析在不动声色间,将其暴晒在夏天的骄阳之下。不得不说,周全这位青年导演对于这种题材的展现,对于内容的表达以及节奏的掌控,还真有着少有老成的一面。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NBvhIOdAie
老人与孩子的故事只是在讲述中国家庭的“表”,其中更为现实的是父亲顾建华这个角色。影片中,年近40的他已然被现实磨平棱角,对于生活失去激情,对于家庭没有热情,然而随着一位实习女教师的到来,彻底将他内心这潭死水击起了涟漪。这个角色代表了很多中年男人的处境与心境,这使影片的内容上升到了人欲的层面。演员张颂文对于这个角色的刻画很生动,他将那种慢吞吞的性格,以及压抑中又带着渴望的状态诠释地入木三分。特别是那场在河边,他倚靠着妻子失声痛哭的戏,更是将所有的情绪集中爆发了出来,很有感染力。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NBvhwQ4AaW
整部影片中,父子间的对立一直贯穿始终,这种对立状态在中国历史中就是根深蒂固的,就像《红楼梦》中封建的卫道士贾政与要冲出世俗枷锁的贾宝玉一样。对于这种关系的处理,我很喜欢顾晓阳在梦中那场球赛的桥段设计。在梦中,爸爸成为了守门员、妈妈和同学成为了拉拉队、郑爷爷成为了裁判,而顾晓阳最终攻破了爸爸防守的球门。这种非常东方化的处理,用虚拟的表达方式实现了孩子在精神上的胜利与满足,表现了在孩子心中最为美好的愿景。从现实角度来说,有时候孩子的愿望就是这么简单,这确实是我们每个父母与师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NBviXiw4p6
在如今的电影大环境中,太多影片都在试图将故事和场面做到更高、更大、更强,在本末倒置地追求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却鲜少有人沉下心来,认真地来表现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家庭生态和情感状态,去发现那些有趣的灵魂。而这部《西小河的夏天》无疑就是这样一部拥有着有趣灵魂的走心之作。影片将会在5月25日上映,推荐大家届时带着自己的孩子或者父母一起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