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幻片而言,2014似乎迎来了高产期。从众星云集的《超体》,到众望所归的《星际穿越》,再到口碑狂赞的《机器纪元》,都为观众带来了久违的新鲜感与惊喜。不容置疑,在诸多电影中,《机器纪元》讲述了一个科幻作家钟爱的主题——人工智能,但它的镜头语言却显得而格外细腻。
整部电影将镜头摇向末世题材,由于环境骤变,人类数量大量削减,为了躲避辐射与危险,他们聚集在满目苍夷的城市里,周边是炎热而无边的可怕沙漠。为了改变现状,他们创造出机器人,希望它们能帮助人类解决困境——修筑高墙抵御辐射,人工降雨改变沙漠,料理家务照顾孩子。故事便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身对人类百依百顺的机器人忽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智慧,并且试图逃离人类……
作为科幻片,《机器纪元》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对夸张华丽的镜头的追求里,而是转向挖掘人工智能所面对的道德困境。电影初始,便展示了机器人忠诚温顺的一面,在遵守的法则中绝不伤害人类,反而是人类在面对它们时,轻易毁坏污蔑,流浪汉为了乞讨甚至卖掉自己机器人的双腿。相比起其他科幻电影,《机器纪元》的机器人显得可怜,它们只希望能远离人类,即使在拥有智慧受到攻击时,也会执行保护人类的任务。
相比起机器人的纯粹,人类在影片中的表现却显得略为糟糕,导演透过电影,对人性的善恶的刻画尤为深刻。修筑高墙只是为了防止贫民进入,甚至可以随时下达射杀命令;口口声声说要守护同类,却为了抓机器人,不惜拉来妇孺作为人质,随意对同类痛下杀手;连天真的孩童都暗藏危险,对博士开枪下手。一边残酷地为达利益不择手段,一边嚷嚷着是为了保护全人类,强烈的反差似乎透出导演对人类本性的质问,自私与善良间究竟如何抉择?
当然,《机器纪元》的未来意义不单于此。片中,影片的潜在铺垫令观众陷入沉思,当机器人同伴死亡时,机器人只是默然地收拾零件电池继续前进,被男主人公骂道如秃鹫,但随后他面对死去的警察,第一反应却是从他的衣兜里寻找食物和工具,跟秃鹫的行为并无差别;机器人询问生命的来历,不能理解婴儿与母亲,却最终学会制造昆虫状机器人(孩子),学会生命的延续,电影到这里也迎来了高潮,新生命的诞生伴随着人类激烈的斗争,生命延续背后暗藏着对世界的思索。
《机器纪元》将于11月28日上映。相比起其他同类型科幻大片,《机器纪元》的镜头语言有别致的美感,忧郁潮湿,却令人联想到90年代的《终结者》等经典大片,颇有向它们致敬的含义。而在这种忧郁宁静的氛围下,或许我们更容易陷入对人类未来的沉思,环境的恶劣,人性的贪婪,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才是电影本身希望传递的深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