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针砭时弊 |
“跳啊,快跳啊。”
为情而死,看似像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纯情如梁祝。但如今真的还有纯情的人么?我认为,这个真不多。为情跳楼,直接原因或者不是因为纯情,而是因为“嗔”。如果两人相爱、相恋数载,其中冒出一个小三小四的,以致于为此背叛了对方。一方要寻死,寻死的人真的是有多爱已背叛自己的对象么?不是,他(她)只是咽不下这口气。
咽不下这怨气,又徒呼奈何,故而寻死。或许她本不想死,因为任何人对死都是有恐惧感的,面对死的人,他们不知道死后是什么后果,对未来的不得知才是真正的恐惧所在。但这种恐惧真的可以阻止一个人的寻死么?或者可以,只是要用适当的方式。但这么方式绝对不是“激将法”,不是起哄起哄架秧。
我相信,楼下的起哄架秧者并不打算用这种方式令寻死者回生,而是要看个热闹。他们心里想的是: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跳楼的。要见过后,以后大可和别人吹嘘自己的见闻,说明自己有见识,见过大世面。而此时的跳楼者,心灵是最需要慰藉的时刻,现在看到脚下全是虎豹豺狼,世间冷漠,又如何还有那生的念头。
相比于跳楼女,其实真正失去生命的是那些看官,起哄让跳楼女轻生是自己轻生,他们已没有了生命。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这里,我不想对这些人说太多教条性的东西,夏虫不可语冰,任何的语言都不起多大的作用。只是,可怕的是这种冷漠症,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一传十,十传百,乃至万千,时时不穷,代代无尽。
所以,中国人变得出了名的冷漠。自古不是如何呢?古道热肠,肝胆照人,结果总是肝胆俱裂、玉石俱焚。遥想甲午战争时,日本皇室女人卖首饰、少女通过卖身来支持前方,而中国呢?相当部分将领、士兵的妻室依然耳提面命,叮咛周至自己的男人或孩子曰:“不要多管闲事”,猫逮老鼠本天经地义,狗拿耗子,你掺和什么?名不正言不顺,弄不好惹祸上身。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闭目为盲,塞耳为聋,吞痰为哑是最明智的选择。
趋利避害,畏死乐生,生物之本能,人性之本能,与生俱来,趋利使生物习得更强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个体的生命得到延续,由是生物不断向高级进化之保证。由此观之,此症根深底固,病入骨髓,渊源源长。其实,冷漠症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效。小事冷淡,中事漠然,大事冷酷,长此以往,心坚如铁,冷漠症养成也,尔后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犹太作家威塞尔先生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我认为,治愈这种通病,除了国家要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体制外,更多的是应该心病心药医。回顾历史往往乱世出英杰,社会上没秩序,但人心中有秩序。如今太平盛世,社会有了秩序,而人心却没了秩序……
特约撰稿\推广宣传\专栏合作\媒体联络:
QQ:137006031(注明博客,非工作勿扰)E-mail:sp19891021@sina.com
欢迎加关注孙鹏微博(http://t.sina.com.cn/zixiaoyueyuen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