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帝中国宋体诺贝尔奖诺奖文化 |
分类: 针砭时弊 |
有网友曾戏言,如今有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身上,分次为:诺贝尔奖、奥斯卡还有便是世界杯。相对于后二者,诺贝尔奖项无疑更为权威,更为荣誉,因为获奖者是世界各国在某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以这点来看,后二者便是萤火之光比皓月之明。
遗憾的是,中国人并非沾手此丰碑级别的奖项,确切的说是拥有着中国国籍的人没有荣膺过此桂冠。早年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近年有钱永健、高锟问鼎该奖项,然而他们却是以别国国籍的华人身份获得。所以,严格来讲拥有中国国籍者并没有沾手过,这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一块心病,一座“大山”。
此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10日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演讲中预言,中国本土10年内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预言让国人一片欢腾,但欢腾的背后又有着何等的隐忧呢?要知道热情、自信并不是获得诺奖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杨振宁又何出此言?
首先,他错误的估计了国内部分学者,专家的敬业能力,在当下,学术界开始变得功利化,浮躁化的大前提下,真正吃着公款,潜心搞科研、搞成绩的专家有几人?他们做的只是把握着自己的话语权,用这个权利来换得对自己更大的利益。这边出问题了,收些钱财便义正言辞的证明这个问题是正常发生的。真正坚持个人原则的又有几个?虽然不可否认好的学者确有存在。
其次,错误的低估了学术突破上的困难。作为物理界泰斗级人物的杨老先生,且35岁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他,成就自然功高盖世,当然他的成功也绝非不可复制。然而,这个复制也同样有一个过程,尤其对现今中国的科学环境下复制的难度颇为渺茫。成功者走向成功,回头缅怀往往便是付之一笑,便抛言:极其容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容易的课题,却让中国走了数十年而显有作为,这是确实思考的。
不可否认,这或许是杨老先生恨铁不成钢的一种体现,是激励年轻人的一种作为。但梦想与现实总是会有差异,这个差异不是说精神上坚韧就可以达成的。就比如朝鲜,他们说自己是最幸福的国家,我们牵强着露出苦笑,大可认为这是阿Q精神。他们又说,自己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个谁会相信?
抛开杨老先生的话不论,在我们国家自身便存在着不少制约获诺奖的硬性条件。诸如科学研究起步晚、经济投资不够大、社会的激励机制、诺贝尔奖评审的制度甚至可以牵扯到中国的教育体制等等。种种的种种,无疑不是一个10年可以完成的。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特约撰稿\推广宣传\专栏合作\媒体联络:
QQ:137006031(注明博客,非工作勿扰)E-mail:sp198910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