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徐庶,听过三国的人都会知道,此君是一个大孝子,且有经纶济世之才。先后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曹将吕旷、吕翔,斗阵胜曹仁,并计取樊城。让境遇窘迫的刘备初尝甘霖,也使曹操不禁疑问,此为何神人也?
徐庶原名徐福,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后折节向学,因中原战乱,客居于荆州,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后徐庶效力于刘备,曹操手下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曹操欲拉拢徐庶,于是程昱取来徐庶老母,用伪书赚徐庶来降。徐庶临走前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后徐庶跟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在庞统建议下,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
徐庶的离开,让本来人才匮乏的刘备集团谋士更加捉襟见肘。同时也让读者顿足锤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大人物,若真回刘备身边就真的会尽其能,甚至帮助刘备匡扶汉室吗?笔者不以为然。
首先是刘备的原因,刘玄德唯才是举,仁德布于天下,但他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开国帝王。水镜先生曾说:凤雏卧龙得一可安天下。然刘备二者皆得,却落得白帝托孤的命运。只能说刘备不懂驾驶贤才,不能左右逢源,致庞统欲与孔明争功,命丧落凤坡。试问连庞统与孔明的关系都无法调和,再加一个徐元直,刘备怎能驾驭?一山不容二虎,岂有三虎共事一主乎?
其次是徐庶自身的原因,此人在三国前期可谓是一流谋士。但他却有着十足的性格缺陷,其丝毫不亚于关羽的自负,张飞的残暴,这就是徐庶的愚孝。当其母闻他明珠暗投之际,自缢身亡后,徐庶仍愚而不化的效力于曹操集团中,让人好不费解,这是其一。其二,他有着和郭嘉同一个诟病,战略有余而应变不足。当他识破庞统献连环之时,却无从算出自己如何脱身,此为二也。如此之人,就是回到蜀汉也是孙乾,简雍之流。
再次是时势的原因,遍观整个三国。曹操集团有强将满地走,谋士多如狗的盛状,且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吴有三江之固,且孙权纳贤认能,唯刘备势穷力孤。或是有人说蜀汉的五虎上将,谋士如孔明,法正等人,但这些只是罗贯中亲刘思想的文学修辞罢了。用水镜先生评孔明的话就是说:得其主,而未得其时也。这样,别说一个徐庶,就是来十个徐庶帮助刘备也是枉然,历史的趋势是不会因个人情感因素而改变的。
言而总之,为何说徐庶再归刘备会一无所成。用孔明的说法便是: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以此窍之,徐庶并没有大才。
小小推荐:
进入本博首页
*********************************************************
严正声明:本博文章均系原创,新浪首发。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平面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策划约稿/宣传推广/专栏合作
请联系:QQ:137006031
E_mail:sp19891021@sina.com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