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09年就这样转瞬即逝。一年的岁未正悄然走来,游子们也开始陆续踏上了返家的征程。
来到了北京西站,还是印象中那样人山人海,甲流的存在丝毫没有影响到这里的喧嚣。当然这里的很大部分人群来自返乡的农民工,站在广场高处放眼望去,用广袤无垠来形容毫不为过。他们姿态炯异,有坐着的,躺着的,抽烟的,翘二郎腿的,宛如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时髦性感的女郎在身边走过,捂起了鼻子;衣着端庄的白领在身边走过,绕而行之;还有些装B的北飘蚁族,穿着一身假名牌在他们身边招摇走过,把并没有挡着自己去路的包裹,踢到了一边。或许这就是现实中很多人罹患的通病。
列车上坐了对面的是两个大爷,从装束,行头上看也是千万民工中的一员。他们把包裹着被褥的行囊放在了餐桌上,一个人脱了鞋子,盘坐在列车上坐椅上,怡然自得的点燃了一包香烟。另一个人似乎鼻子有点不舒服,挖起了鼻孔,让周围的乘客面面相觑。周围的一个川妹子路见不平的吼了声:你们讲不讲文明子撒?两个老汉并不感冒,依然我行我素埋头做着自已要做的。众人也起了揶揄之心,议论纷纷。列车员走了过来,让老汉掐灭了香烟,才平息了这场是非。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第一滴血》里的兰博,他在特种部队退役,经过越南战争中洗礼,重返原居的故乡小镇,但他已无法融入美国社会,遭遇着民众异样的眼光。现在这些的民工又何尝不是?况且还是上了年纪的爷爷辈份。同样是功勋卓著,幕后英雄,为什么不能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老家在农村,小时候周围的人教育我,长大了要当老师,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有次爸爸甚而给我说,宁愿孩子喂了狼,不让孩子学盖房。如今,很多发小都跟了房班儿。在工作劳累及心理压力下,他们变得有些暴戾甚而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以不修边幅为荣,以酒色成性为傲,不理会别人的冷眼旁观,只活在自己一个小小狭隘的世界里,颓废或是升华。缺少的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可是在道德背后就说不好了,跟柯南一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试问,他们若成为兰博精神最好的诠释者,这是所有人愿意看到的么?
其实他们也是没有错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小学就听过,圣人尤是,常人何哉?我想说的是,在现实一个大的环境里,和谐才是主题。请给我们敬爱的人一些尊重,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都是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