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永久的城
好好的金冠军老师突然间说走就走,突发的心脏病瞬间夺走了人世间又一位可亲可敬的人。本月十七日晚,金冠军老师在学校晚饭后突然胸口剧痛,到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救治,没想到再也没有回来,就此诀别亲友。茫茫夜色,此恨何及!
我是从手机上看到了大学同学群发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忙上网去查看。消息当然是真的,没有人会乱编这样的信息,更何况我们这一班的学生和金老师是有不解之缘的。
金老师生前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一生致力于文化新闻传播的研究,打造了上海大学影视学研究的基石。
回想二十多年前的往事,穿越漫长的人生岁月,金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在五味杂呈的人生体验面前,金老师善意温和的微笑变得更加丰满而神圣。
在遥远的一九八七年,我就读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首届文化管理专业。学校位于虹口区西江湾路,和虹口足球场及鲁迅公园是近邻。因曾为复旦大学分校,学校空间局促,仅有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幢多层的小钟楼。
在并不优越的教学条件中,时任中文系副主任的金老师认识到市场转轨中文化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倾力打造首届文化管理专业的教学品牌,在上海各大学中开创史无前例的先河。开业典礼上,正当年的金老师意气奋发地宣读了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先生的亲笔祝贺信。
由于是首届创办,一切从头开始,金老师耗尽心血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和教材编写,从理论和实践中有效实现了文化学和管理学的对接融合。
说来惭愧,在四年的学习中,我相当不自信,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很少与金老师有直接的交流。如果遇上,多是叫一声,笑一笑,仅此而已,以至于没有学到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现在想来,真是一种无可弥补的遗憾。
我记忆中金老师没有给我们直接上过课,而是更多地忙于管理外联,这其实比教学更重要,其中他请来的文艺界的管理人的演讲往往很精彩,我记得有上海电视台台长盛重庆、出版局局长(忘了姓名)等。
直到大三,他为班级里二十多位同学一一安排了实习处所,很多都是上海文艺界的骨干单位,由此可见他前期付出的巨大心血。
大四毕业前夕,有一天他突然找到我,问我有无留校的想法。大家不要以为我是那种十分优秀的学生,其实各方面都不出挑。他是考虑到我家境贫寒,本分老实,留校当老师比较合适。我记得自己没有思想准备,腼腆得有些语无伦次,只是说想回郊区的家乡工作。因为我不善言谈,这次交流短得只有数分钟。
以后,虽然同在上海市,却再无联系。而我在闵行偏安一隅,也觉得有愧于老师的培养。这么多年的人生磨难让我更能体会到金老师的胸怀,他在平静的面容之下包藏着一颗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善心。这样的善心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师生的爱戴。
而我固然是过于自我封闭的,特别是面对了很多的急流险滩,就颇为心灰意冷,不再多和外界联系。
我再有金老师的消息是在三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有善于交际的同学联络了金老师和我们叙旧。当时,金老师早已创办影视学院,工作繁忙,终于因临时有事未能践约。
随着年龄的增长,故人故事开始一遍遍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大脑极力搜寻着那温馨感人的时时刻刻。
人与人之间的师生情谊,并不一定像茶色一样浓重,而散发的清香更为迷人悠远。这种清香非但飘溢于空中,同时流进了人的心田和血脉深处。
金老师曾经给予我的人生机遇,我永久难忘。
难忘恩师,请您一路走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