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久的城
和珅是乾隆时期巨贪,富可敌国,敛财不计手段。其党羽遍布,权倾朝野,各省都抚竞相巴结。但凡贪腐之人,有如吸毒上瘾,往往贪得无厌,多方索求,常言欲望无度,和珅即如此。
嘉庆四年,和珅失势,由此预示新的政治统治的开始。我们常在历史上看到,新的政治力量的崛起多数情况要以某典型事例为抓手,贪官的最大风险来临了。嘉庆拿和珅开刀,以言官开路,然后动作迅速,十日即赐和珅自尽,旋查抄家产。
历史是一个循环,或者说封建的统治之道决定了此种情况屡盛不衰。乾隆给和珅以纵容,是因为和珅的忠诚可靠。和珅善察上意,又极会办事,构成了双方的默契。驾驭下属的一个办法是刚柔相济,刚是原则,在乾隆那里就是绝对可靠,柔是手段,一种适当的笼络,乾隆觉得多给利益无妨大局。不能不说抱着相似的统治之道的官员如今还真不少,以至于演变成贪腐的泛滥。问题是形成贪腐的心性之后,官员们是否还有收的能力,有掌握大局的操控力。
和珅伏诛时,谕旨说他私取大内宝物,野史上有这样的记录。和珅的同事孙士毅出差归自安南,两人一起当值。孙把玩一个物件,被和珅看见,索来欣赏。这是明珠一颗,大如雀卵,雕工精美。和珅赞不绝口,然后向孙提出转让。孙解释明珠即将进呈宫内,和珅笑着遮掩尴尬:“与公戏耳,公何见小若是?”和珅说孙气量小,实则是他见珠眼开,见到宝贝就眼红。
过了几日,和珅与孙同事又同朝当值。和珅对孙说,我也刚得了一颗珠,你看看比你那颗如何。孙看后吃惊不小,因为“即前日物也”。起先他以为是大内将明珠转送和珅,后来经过调查了解,知道和珅经常出入大内,来去自由,遇到自己喜欢的宝贝就顺手牵羊。虽然和珅过于张扬,但也没人敢指责,只要皇帝包庇,任何举报都是徒劳。由此想到当下的情况,很多贪官行迹可疑,传言不断,但无人去查,或查而无事,实际上很像和珅那样上面有人,有一顶强大的保护伞。
和珅敛财似乎明目张胆,下面的人了解和珅的价值,所以行贿不遗余力。各地献给宫中的进贡,品质好的反而先流入和府,其次才进宫。七阿哥哲亲王有一次不慎碰碎了宫中某处的碧玉盘。该盘直径尺许,向为乾隆钟爱。七阿哥害怕责罚,找来十一弟成亲王想办法。最后,他们去找和珅。和珅起先假装说该物举世罕有,没有办法。在两兄弟的恳求下,和珅从家中取出了替代物。和珅拿出的碧玉盘直径一尺五寸,而色泽更远在碎者之上。
和珅此举解了王子的燃眉之急,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问题,四方进物,质优的先送到了和珅手里。从这个故事来看,和珅之富有堪比皇宫,露富实则是有隐忧的。只不过,如日中天的他还意识不到日后的危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