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永久的城
中秋赏月,普天同庆。
月亮的情结深深扎根于人的内心,随着血液浸透了全身。月亮是中华文化的血液,在历史的长河里汩汩流淌,永不停息。它构成了一种气质,内蓄平静,外柔内刚。
中国的文学作品里月亮永远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意象,它永远按着作者的心境在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其中尤以诗歌为甚。诗歌抒发情怀,月亮的柔美而圣洁正是最好的载体。
明月当空,繁星如拱,当此时也,万籁俱寂,清风徐来,人的思绪可以信马由缰,任以驰骋。
人之爱月,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绪表达。
一为人格理想的外在观照。素月分辉,一尘不染,高傲地独立于世外,无私地奉献月色。知识分子修身养性,追求人格完美,乃以此自比。
二为勉励在黑暗的人生中不消沉不堕落。茫茫夜色,黑暗无边。此时明月升空,给人希望与寄托 。当人身处困境,在艰难中前行,这样的一轮月色将使人激动而坚强。月出月落,循环往复,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只有在特殊环境里你才体会得到月亮永恒不变的光辉。
三为游子情,对故乡难忘的思念。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月亮陪伴着你。这月色让人怀念故乡的景色,故乡的乡亲,让你还是感觉到故乡的月亮最圆最亮。而且这一路陪伴的月亮又何尝不是从故土追随而来呢?
四为对人生跌宕起伏的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风风雨雨,起伏不定,各种因素让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月亮盈亏的变化过程正好契合这样一种飘忽不定的人生。抬头望月,见其或亏或圆,为心思所伤的人,当然会情不自禁地回顾人生,发出长短不一的叹息。
五为对人生聚散离合的概叹。海上明月之时,情人或家人关山阻隔,自然难以入睡而起相思之情。一样的明月照着两地的情人,明月都要悲伤。所以人们企盼团圆,像中秋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遗憾的是,人生又是不完满的,分离也是无法避免,对月亮的寄托和祈求也将永久延续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