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州平阳畲族风情

(2008-09-18 12:30:22)
标签:

喜欢畲族

文化

据历史记载畲族始于唐代,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演延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畲族同胞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闽、浙、粤、赣、皖五省八十多个市、县的部分山区,其中浙江省畲族人口达十七万多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27.38%,仅次于福建省。我们浙江省畲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丽水、温州、金华三个市的十多个县中,而在我们温州市平阳县里也分布着这样的畲族。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shezu/fengsu.files/she3.jpg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至今还保持着古朴的畲族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其中民间手工刺绣和编织,如斗笠、竹编、剪纸等等,竹制生活用品精美而丰富,尤其是用篾丝编织的斗笠,繁复美丽,也是畲族妇女最喜爱和最常用的装饰品,还有那用竹制成的竹箱、竹书架、竹水壶等等,还有剪纸工艺,形式古朴、造型多为草木花卉等,样式多变,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畲族服饰也是有着其独有的特色,旧时男装为直襟黑色麻衣短裤,女装以自织蓝色麻布取料,大襟长袖,女子婚后梳头髻、戴头笄等。畲族妇女多穿大襟小袖衫,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花边为宽纹的是中青年妇女的服装;老年妇女穿窄纹花边的衣服、短裤,裤角镶有锯齿形花纹,束黑色绑腿。

 在畲乡最为热闹的是对歌。在节日里要对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二重唱(又称双条落)等,曲调抒情优美动听、节奏也多变、饶有风味、成为畲族最具鲜明的一道民族特色。尤其是在三月三、元宵节等节日里,对歌的场面尤其热烈。畲族人民善歌,畲族歌曲是民间文字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体,一代接一代地传承,特别是那至今还保留着古老而有趣的婚礼风俗,在婚嫁迎娶当天,新郎领着行郎叫亲,新娘的姐妹和嫂子们用板凳和杉树刺拦赤郎,女方又关起大门唱起《拦门歌》,男方的行郎唱起《开门歌》与《接亲歌》,行郎和陪娘们要进行抢鸡的游戏,并且还要将对盏鸡呈放在香火桌上,以敬祖宗,同时唱《对盏歌》。上述礼仪完成后,女方要举行考赤郎借镬活动,以象征以后的生活永恒和实在。更有趣的是婚后新夫妇第一次回娘家,青年男女会挡住路口开始对山歌,对上,才让他们进村;对不上,大伙儿还要往他们脸上抹锅,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畲家是很重视传统节日的。畲族的时令和节日风俗有些也与汉族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都以农历计时,二十四节气分段,具有鲜明的季节性。而不同的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都有自己的过法。除夕,又称“过大年”。当天早起,家家户户打水、扫干净房屋,抹净窗户,开始贴新对联,粮仓及鸡、鸭、猪圈和坛坛罐罐,全部都刷上新的红纸封条,以祝仓盈库满人寿年丰。畲家还蒸制“黄米果”又称“黄金糍”。吃完丰岁酒饭后换上全身新衣,小孩子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除举行赛歌会外,还要煮乌饭祭祖先。人们在山上取黑色柴子之汁,和饭蒸食,表示要解毒去邪。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月节”为畲族一重大节日,习俗略同于当地汉族,一般为裹粽子、敬祖宗等。但畲村裹粽样式有些不同,三角粽、甜粽、咸粽都有,多裹“菅粽”,菅粽圆柱状,上扁下圆,用菅草叶条扎成5节,意为五月节。全家人聚在一起过端午节,其中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儿子、媳妇也都全部一起回家团聚。

秋季里节日包括有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畲家祖公秋祭日,蒸千层米糕。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畲家男女爬山登高,成群结队结伴而行,并定点举行歌会。家家户户蒸制“重阳糕”。
   
最隆重庄严的当属是畲乡的祭祖活动。届时在中堂上挂起祖图,同时把一块板两端系以绳,将祖先像和香炉置于其上。每族都有一支盘瓠杖(亦称祖杖 龙头),此杖长约60厘米,首端雕有似龙头的盘瓠头像,上饰以金箔,垩以朱漆,系红色布条数十条(每条代表该族人丁一名,在举行成丁仪式时系上)。此物平时由各支宗房的族长保存珍藏,在举行祭祖时,将它放置在香炉右侧,供人祭拜。祭祀时,青年男女捧着酒坛和香炉,摇着畲族的姓氏旗帜,畲族的主要姓氏为“蓝”、“雷”、“钟”,历史上曾有“盘”姓,还有姓氏 “李”、“吴”等。再请有威望的本族男子登台履行仪式程序。   

在这样美好又风情各异的畲族乡村,还有这满目绿荫如盖、郁郁葱葱的各种景色和习俗中,那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绿山、绿水、绿地,这一片诗情画意的环境,还有那怀旧的风吹拂着畲族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真的是让人为之流连忘返。

据历史记载畲族始于唐代,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演延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畲族同胞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闽、浙、粤、赣、皖五省八十多个市、县的部分山区,其中浙江省畲族人口达十七万多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27.38%,仅次于福建省。我们浙江省畲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丽水、温州、金华三个市的十多个县中,而在我们温州市平阳县里也分布着这样的畲族。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至今还保持着古朴的畲族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其中民间手工刺绣和编织,如斗笠、竹编、剪纸等等,竹制生活用品精美而丰富,尤其是用篾丝编织的斗笠,繁复美丽,也是畲族妇女最喜爱和最常用的装饰品,还有那用竹制成的竹箱、竹书架、竹水壶等等,还有剪纸工艺,形式古朴、造型多为草木花卉等,样式多变,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畲族服饰也是有着其独有的特色,旧时男装为直襟黑色麻衣短裤,女装以自织蓝色麻布取料,大襟长袖,女子婚后梳头髻、戴头笄等。畲族妇女多穿大襟小袖衫,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花边为宽纹的是中青年妇女的服装;老年妇女穿窄纹花边的衣服、短裤,裤角镶有锯齿形花纹,束黑色绑腿。

 在畲乡最为热闹的是对歌。在节日里要对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二重唱(又称双条落)等,曲调抒情优美动听、节奏也多变、饶有风味、成为畲族最具鲜明的一道民族特色。尤其是在三月三、元宵节等节日里,对歌的场面尤其热烈。畲族人民善歌,畲族歌曲是民间文字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体,一代接一代地传承,特别是那至今还保留着古老而有趣的婚礼风俗,在婚嫁迎娶当天,新郎领着行郎叫亲,新娘的姐妹和嫂子们用板凳和杉树刺拦赤郎,女方又关起大门唱起《拦门歌》,男方的行郎唱起《开门歌》与《接亲歌》,行郎和陪娘们要进行抢鸡的游戏,并且还要将对盏鸡呈放在香火桌上,以敬祖宗,同时唱《对盏歌》。上述礼仪完成后,女方要举行考赤郎借镬活动,以象征以后的生活永恒和实在。更有趣的是婚后新夫妇第一次回娘家,青年男女会挡住路口开始对山歌,对上,才让他们进村;对不上,大伙儿还要往他们脸上抹锅,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畲家是很重视传统节日的。畲族的时令和节日风俗有些也与汉族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都以农历计时,二十四节气分段,具有鲜明的季节性。而不同的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都有自己的过法。除夕,又称“过大年”。当天早起,家家户户打水、扫干净房屋,抹净窗户,开始贴新对联,粮仓及鸡、鸭、猪圈和坛坛罐罐,全部都刷上新的红纸封条,以祝仓盈库满人寿年丰。畲家还蒸制“黄米果”又称“黄金糍”。吃完丰岁酒饭后换上全身新衣,小孩子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除举行赛歌会外,还要煮乌饭祭祖先。人们在山上取黑色柴子之汁,和饭蒸食,表示要解毒去邪。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月节”为畲族一重大节日,习俗略同于当地汉族,一般为裹粽子、敬祖宗等。但畲村裹粽样式有些不同,三角粽、甜粽、咸粽都有,多裹“菅粽”,菅粽圆柱状,上扁下圆,用菅草叶条扎成5节,意为五月节。全家人聚在一起过端午节,其中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儿子、媳妇也都全部一起回家团聚。

秋季里节日包括有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畲家祖公秋祭日,蒸千层米糕。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畲家男女爬山登高,成群结队结伴而行,并定点举行歌会。家家户户蒸制“重阳糕”。
   
最隆重庄严的当属是畲乡的祭祖活动。届时在中堂上挂起祖图,同时把一块板两端系以绳,将祖先像和香炉置于其上。每族都有一支盘瓠杖(亦称祖杖 龙头),此杖长约60厘米,首端雕有似龙头的盘瓠头像,上饰以金箔,垩以朱漆,系红色布条数十条(每条代表该族人丁一名,在举行成丁仪式时系上)。此物平时由各支宗房的族长保存珍藏,在举行祭祖时,将它放置在香炉右侧,供人祭拜。祭祀时,青年男女捧着酒坛和香炉,摇着畲族的姓氏旗帜,畲族的主要姓氏为“蓝”、“雷”、“钟”,历史上曾有“盘”姓,还有姓氏 “李”、“吴”等。再请有威望的本族男子登台履行仪式程序。   

在这样美好又风情各异的畲族乡村,还有这满目绿荫如盖、郁郁葱葱的各种景色和习俗中,那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绿山、绿水、绿地,这一片诗情画意的环境,还有那怀旧的风吹拂着畲族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真的是让人为之流连忘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