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从量变到质变
通货膨胀了吗?如果没有房价年火箭式的窜升,似乎我们还感受不到物价有多么厉害。相对于去年副食品价格上涨,起码现今给人的感觉日常开销并没有加大。流动性的泛滥只是造成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显然流动性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产能过剩限制),而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流入到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或者政府主持的大型项目中。直接结果就是多数生产经营者并未从流动性中获益,获益的只是资产拥有者(房地产、证券),资金推动这些资产的泡沫再次吹起。如果是食品价格上涨,广大农牧者可以从中受益,他们增加的收入又可以促进消费,经济由此进入正循环的几率也会加大。那么资本拥有者获益之后,只会有极少部分进入消费领域(房地产开发会让部分从业人员受益,不过大头绝对不是民工),多数会继续在其中兴风作浪。类似房地产这样的基础生活资料不断上涨,带给普罗大众的则是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对其他消费的抑制。
政策出台一定要监控其实施效果与当初目的是否相符,出现问题时,就应及时予以纠偏。此外,即便是惠及大众的政策,也要分析其中的大部分利益是让少数人获得,还是让多数人获得,而前者往往是为了少数人谋私利的挡箭牌,最终演变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化,政策向极少数人倾斜。因此,流动性泛滥的客观结果不容管理层忽视,究竟是让老百姓获益还是向特定利益团倾斜。老百姓也千万不要把通货膨胀太当回事,为了自己微薄的资产不贬值,投入到汹涌的楼市、股市大潮中,股市或多或少还会留点儿(权证除外),楼市则有负资产及个人信用破产的风险,起码就现在的租售比看,租房更为划算。被人以抵御通胀的名义分配掉财富,恐怕不是多数投资者的初衷,但却是很多人得到的结果。
政府对于楼市暴涨提出警示及严格监管是必要的,虽然有些滞后,但还处于可以控制和承受的范围,尽管代价不菲。笔者有关市场调整的路径,从楼市再到股市,现在来看或许正在酝酿之中。地产银行股都面临调整,政策微调是主要原因。受到解冻资金的利好,今日股市出现了普遍回暖,其中有色品种表现良好。只是近期政策上对于继续做多不那么有利,GDP保八基本无虞,这也意味着进一步刺激政策不会出台,而调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即便是保持信贷政策不变,曾经过度放开的口子也会收紧,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物业税再次提到议事日程的消息,对于投机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建筑周三发行,紧接着下周二又发行上海神开,这种发型密度很难让打新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虽然打新收益率没有那么高,不过几乎无风险年化7%左右的收益率,还算是当前不错的选择。或许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如果以年为单位计算,我想多数投资者(包括基金)一年后未必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近期走强的资源股未来或受制于业绩以及资源税征收以及需求影响,持续走强能力成疑,即便大宗产品保持涨势,现在的股价也已经过分透支了。现阶段的市场就如同去年下半年不断救市不断新低一样,新高不断出现,风险也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变。
解冻资金导致高开,缺口未补,股指一直在高位运行,呈现普涨的态势。家润多高开后跳空调整,着实为新股炒作上了一堂教育课。在机构们对于中小板股票颇多质疑时,却集体看好四川成渝,很有一番为大盘股摇旗呐喊的味道,投资者更是要谨慎而为。银行(银行股午后在大盘带动下翻红)、地产调整将成为市场隐患,如果周边市场中大宗产品走弱,加之中国建筑的发行(高中签率对于大资金诱惑颇多),合力构成的调整将具备较大杀伤力。
周一天量中阳,无非是投资者忽略政策中的不利因素,自然也为后几日的调整构筑了更多的势能。
程程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