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文化文字杂谈洛丽塔 |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看这本书,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就象看薄薄一本《情人》一样,我始终没有一次读完的动力。我断续了好几天。书从书店买回,放在书架上,一放就是好几天。从五一放假开始,终于想把它看完。拿在手里,陆续翻看,停停看看,也是花费了好几天。有几次,想放下不看,想停下来。
最终还是细细看完一些片断,整书粗粗看完。看一本书,与共说,读一段爱情,倒不如说,读两个为爱痴狂的灵魂,纠结纠缠的爱情。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一段惊世骇俗的畸恋,起初,并无法被多数世人理解。所以,《洛丽塔》的面世,就是多灾多难的。文学作品很多时候并不单纯是文学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它是社会伦理、是时代文化、是国家价值观,更是一个时代的伦理观。时代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个作品在现今,照样会听到很多的批判,很多不接受的眼光。
斗转星移,这个社会已经进步很多。“82和28”的“科学泰斗与如花美女”照样可以形成一段争议中的佳话;“20和80”的“美少年和老婆婆”也可以结成连理;左有姐弟恋,右有同志恋……事情举不枚举。爱情,婚姻,在一定的范围内已经进化为很单纯的个人的事情。社会以一个强大的包容心去面对着他们与她们。幸福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的幸福,别人怎么可以感觉得到?一段爱恋,只要是不去影响到别人,爱与伤,幸福与痛苦,更大部分是两个人自己的感受。爱情中的两个人更具备发言权。爱了就爱了,惊世骇俗的去爱,别无返顾的去爱,耗尽一生的情感去爱,——这有什么?情感的经历,除了一个追求完美的结局,那条路上走过的激情,那个一生不可复制的感受,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完美经历……一切的一切,不光是以结局来衡量,而是以过程,以付出,以得到,以学到来衡量。
有时,我想,也并不是社会的包容,而是这个社会没有人有太多的时间去注意别人,关心别人。有一年初秋的晚上,我和Y从杭州吴山天风坐一辆三轮“黑车”到南山路。那位开着“黑摩的”的大叔,能用微博关心着周边的大事,无限伤感的说,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关心着你过得下去,过不下去,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是啊。过得好不好,爱得美不美,又有几个人能在意你?关心你呢?现在除了明星,在没有徘闻的情况下,还要造就几段绯闻,一般小老百姓,你去同志恋,你去姐弟恋,你在城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自生自灭着你的爱情故事,谁又有空来理你呢?
文学作品总是在争鸣中发展。很多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的当代并不一定会被接受。它的超前性,它的先进性将在随后的社会中,是沙是金,时光来验证。
我更喜欢从单纯的角度去看这本小说。从文学作品和心理学素材的角度,这个作品无疑是相当出色的。也许正因纳博科夫以并非母语的语言写作,对语音间细密的差别有着更微妙的认识。这本小说,我更喜欢把他打乱,打断,打成一段段的章节,以散文的形式来看。一段段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无疑是纳博科夫所擅长的。他以第一人称,将一个自闭、神经质、为爱执狂的享伯特男人的心理描写展示得淋淳尽致。我曾有过这样的疑问,那样神经质倾向的男人,懒得掩饰,不会轻易放手的男人,享伯特先生,他是天蝎座的吗?
半部情色淫秽,半部社会犯罪?透过这些很多人眼里的不道德,透过批判,透过极左和极右的思想,我想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句句纯粹精美的句子,一段段形象深入的描写。情到深处,并非淫荡,而是两个人之间在一起,情与欲,身体与灵魂,纠结在一起,身体让灵魂更相爱,灵魂让肉体更强更深的依恋在一起。性与欲,是两个相爱的人,牙与齿相咬锯的痛与不舍。也许,没有门当户对,不是才子佳人,不是高富帅对白富美,但是,这些有什么关系呢,阻挡不了爱情的来临,阻挡不了爱情前进的步伐。——这些,评论的伪君子们,道德高地的正人君子们,理解得了那份惊世的爱吗?
一个作品,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的人,看着的体会都会截然不同。一个爱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圣洁,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邪恶,我们只要看到每一个句子,都闪着光芒,像那双灵巧的手指击打钢琴键,音乐声声,微微的颤动传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爱,需要你宽容。爱,需要你去理解。爱,需要你有纯洁理解纯洁。爱,需要你将心比心。
电影版的《洛丽塔》的别名:《一树梨花压海棠》,总让人想到的是对豪放的东坡先生那种恶趣的调侃,那种香艳暧昧的意味,其实我不喜欢。“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我更喜欢小说名的《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则是象一个精彩博大的故事,简单的意译为中国版的“老牛吃嫩草”,这样的意界,远不及装帧漂亮设计简单而有意味的小说原著来得味道些,这也不是原著作者的本意,而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纳小妾的意淫。小说出名,有同名的电影,只是小说强大的心理特色,也非是视听特色的电影所能表述透述的。
情感的世界里,两个人,爱情的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走过单纯的文学作品和心理学素材,我更喜欢再以单纯爱情的角度看享伯特和洛丽塔之间的恋情。为爱而那么痴狂,为爱而甘愿做任何事情。只是一个男人和女人,为了爱而经历的爱的波折与一切,这其中,男人和女人的眼中,只有爱情。
爱的世界里,没有对与错,没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两个既是演员,也是参赛选手,也是裁判。也许我们经历的社会与世界不是那么的单纯,黑色的眼睛,黑色的世界。但是,我喜欢这样单纯的看事物,喜欢那样简单的用自己的原则与标准与看问题。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有句经典的台词,“Leon,我想我是爱上你了,你是我爱上的第一个人。”“你怎么知道?”“我感觉得到。”“在哪里?”“在我的胃里,它是热的。以前我总觉得胃里打结,但现在不会了。”
简单的渴望,只是相爱,只是相依,不求天长地久,却是珍惜拥有,感动于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