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届漓江文学奖在桂林颁奖,而想到“弄潮儿”这个词语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杂谈 |
早上起来,见朋友圈有人发《首届漓江文学奖在桂林颁奖》的帖子,到这,我才领略和得知前天晚上《漓江之夜》的一个大概。
《桂林颁奖》帖是这样描述的:“今天,(这个导号我加上的)我们在这里举办漓江文学之夜,颁发漓江文学奖,(这)不仅(仅)是对文学创作者的高度赞誉,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桂林作为文化之城的潜心回归。”
“5月13日晚,《漓江文学之夜》(加上括号)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举办,(活动现场)桂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楚在致辞时表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漓江文学之夜》将成为展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又一桂林经典,漓江文学将奖聚拢更多优秀作家,成为中国文坛和文化界富有影响力的文学盛事。”
然后,帖子补充说明:“首届漓江文学奖(是)由广西作家协会指导,漓江出版社主办,是面向全国,并将视野投向东南亚的文学奖,旨在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学的深度交流,打造地域文学新概念与广西文化新名片。
接着介绍:本届漓江文学奖评审团队由余华、东西、程永新、张清华、张燕玲、谢有顺组成,其中余华担任评奖委员会主任,这也是他首次担任文学奖的评委。”这里,提到我本家余华担任评奖委员会主任。那么,余华是何方人士?我查了一下,得知结果如下: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海盐人,祖籍山东高唐,1987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海盐县文化大使。所获主要奖项有1992年获得庄重文文学奖,1998年《活着》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4年《许三观卖血记》获得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等。
帖子还说:当晚,首届漓江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王蒙的《猴儿与少年》获长篇小说奖,弋舟的《辛丑故事集》获短篇小说奖,孙频的《棣棠之约》获中篇小说奖,穆涛的《中国人的大局观》获散文奖,臧棣的《精灵学简史》获诗歌奖,莫华杰的《世界微尘里》获非虚构奖。
这样看,首届漓江文学奖获奖名单除王蒙以外,其余的几位获奖者都不很熟悉。也就是说,我还没怎么关注过他们的作品。
看着帖子,我很欣赏帖子里的这段话:“当晚的漓江,不仅是自然的漓江,也是文学的漓江、出版(行列中)的漓江,是无限风光的漓江。活动现场,开场(有)歌舞《漓江迎客歌》、情景诗剧《漓江雅集》、民谣情景剧《致同行者》、古典舞《象山水月》和主题歌《文学的风光》以歌传情,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国内外观众共同领略文学的无穷魅力。”
呵呵!以歌传情,这里,我想当然要加上一句“以文传情、以诗传情、还要以山传情、以海传情更好”,我们要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国内外观众共同领略我们文学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