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十年代“六保茶”的官家推介文

(2023-03-11 10:32:01)
标签:

旅游

情感

收藏

文化


        七十年代“六保茶”的官家推介文

 

六保茶,是一种运用南方古老加工方法制成的红茶。泡时茶汤红亮,如琥珀色,香味纯正,味道甘醇,堪与武夷山岩茶媲美,素为海外侨胞所喜爱。它出产在广西浔江、贺江、桂江、都江、郁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的山区,而以苍梧县六堡山区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

六保茶每年产量约二、三万担,除部分区内销售外,主要运销香港、澳门和出口东南亚各地。

六堡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中就记述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非常苦涩,以其叶制成屑末茶,喝了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的工人熬夜劳动时专门饮用这种茶。两广百姓也素来喜欢饮用这种茶。六堡茶就是用这种大叶茶制成的。这种杀茶树,树身高大,有的高数米,叶大,质软,所含的学成分与一般茶树有所不同。用这种大茶制成的六堡茶,除茶味醇正以外,还有槟榔香味,加上茶性平和,饮后不澡不热,向有“伯父茶”、“平安茶”之称。

七十年代“六保茶”的官家推介文

六堡茶的制作方法同唐代陆羽在《茶经》上讲的南方制茶法,即“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十分相似,具体步骤可分为原料加工和蒸制两个过程。采摘成熟的新梢,标准是一芽四五叶,稍经日晒,使部分水分蒸发,再入锅翻炒杀青,让芽叶变软。散失水分后,叶呈黄绿色,散出茶香。取出揉捻,然后堆积一昼夜,使之发酵,变苦涩味为甘醇,叶色也变成黑润。随后用火烘干,便是原料茶,俗称 “毛茶”。

毛茶经分筛去杂,按粗细、大小拼配分级之后,便放入大木桶中蒸软,再倒入特制的方底圆身的竹篓中,用力压紧四周;中间只须轻压,使篓中心的茶叶水分易于散发,不致发霉变质。

这种通过“蒸”的方法制茶,是六堡茶有别于其他茶叶制作方法的地方。经过这样制作,再经封闭包装后,还要放在通风的地方,任其自然风干,再过一两个月后就可以运销出售。

六堡茶还有一个特点:耐久藏,而且越陈越好。以茶中生有“发金花”(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的最受消费者欢迎。因这种“发金花”能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转化,形成芬芳香味,不仅清凉解暑,慢胃提神,而且适合有胃病和胃弱的人饮用。

以上是70年代末,“官方”对广西“六堡茶”的推介文,而随着时空的远去,估计那些“伯父茶”、“平安茶”的称呼可能早已消失了。

 

 2023.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