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守军头人助力齐老走出过一次国门!

标签:
情感文化旅游 |
在众多人的眼里,齐白石老先生的艺术是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这些人看来,一、齐白石先生一生没有饱读诗书的历程,即非科班出身人物;二是没有走出过国门,其国际艺术视野缺乏,乃山村乡野老农之艺术境界与视觉。
其实,齐白石先生在他的生命历程中,他是一个出过国门那的人。当然,至于住了多少天,似乎是未见有过记载。再说,他的那个出国行,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能算是一个“军事行动”之类的事情,因而无法查证是正常的。
至于说他没有“国际视野”、“ 乡野眼界”的观点与评价,那也是人世间世俗观点对齐白石先生的看法所至。
齐白石的家乡在湖南,而他常年定居的地方也是北方,都不会有这样的景色。因此,对两广高耸的远山,郁郁葱葱的芭蕉丛林,以及芭蕉林荫之中还隐可见的居所等一派热带风光比较感兴趣。
据说,齐白石先生不画没见过的景物。而一旦入画图中的,这既是它有印象,有感悟的东西。即通过画图,他会传达什么,流露什么等等。
据《齐白石自传》记述,齐老于一九〇七年在钦州时,由钦廉兵备道总兵头目郭人漳率队,与齐老一行到过越南游玩,那个时候,据说因东兴北仑河两岸的芭蕉林荫景色令老先生尽情陶醉,当然,也算是他亲眼领略过的一方异国风情。
据说,正因为这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异国风景,也曾让齐白石一度流连忘返,并且记录了他不但为此感到非常兴奋,更作下了多首诗句来作纪念,也创作了多幅山水画图来记载了特殊的旅途历程。其中,应算《绿天过客》、《绿天野屋》、《雨后云天》等。
讲到《绿天过客》这幅画,可以想象当年在钦州的齐白石随郭人漳率部而随军转移不定的一种感受。相传,1906年齐白石到钦州时是住在钦州驻军军营里。而齐老1907年来钦州后,他便“随军”转移来到了东兴。因为是随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来到边陲小城东兴的,因此,也由凡夫俗子的身份,体验一番军旅情怀。
正是这样的氛围,他有机会跟随郭人漳便及侍卫,越过北仑河界,从而踏上了越南的土地。
也正因为在钦的“驻军”期间,齐白石先生对东兴北仑河两岸独特的风光,这一带美丽又迷人的芭蕉林荫景色产生有似刻骨铭心的印象。使得他日后的绘画有了一种全新的超越。
当然,这种超越,不仅是齐白石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出国旅游经历带来的,而且也是独特的钦州东兴、越南风光使齐老先生从此有了时时怀想与思念。
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光在钦州,在东兴时就创作出了一些靓丽的山水画作,而且,在此之后,大家也可以发现他人生中的境界也是一种超越了,试想“绿天过客”,这“绿天”,既可以理解他旅居“军旅”的体验与感受;又可以从中品味与领略他笔下的热带风情与怀想。
齐老先生,还因那次东兴行过后,凭借着记忆,多次重复地创作出带有钦州、带有东兴、带有岭南、越南山水的风情画作品。而且,那幅《芭蕉书屋》据说曾卖出了九千多万的好价钱。因此,一次次钦州行,正是齐白石在其心目中的一座座有的“靠山”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