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故乡』

标签:
书女英慧唐继东莲女子书女阁清澈故乡童年梦幻松花江乡村茅屋文化 |
分类: 此岸书 |
从小随着父亲的工作漂泊,几乎可以说是居无定所。故乡于我而言,只是少年时松花江边一个小村子的记忆。自从十几岁离开那里,再没有回去过。曾经清晰的景致和事情慢慢模糊起来,却也因此有了水墨画一般氤氲开来的神秘色彩。
是否远离了的一切,都会是美的?即使那个贫瘠得令多少人想逃离的小小乡村?
于是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踏上回乡的路。下了火车再上客车,然后,搭上一辆顺路的马车,马蹄得得,在崎岖的乡路上敲出清脆回音。
忽然觉得有莫名香气萦萦绕绕,定神细闻,似乎风一样飘走了。可你稍稍放松心神,能感觉到,那香气就在空气里,淡淡的,雾一样迷蒙着。我和赶车的老乡讲,他笑着甩了一下马鞭说:是你们城里的空气太脏了,所以闻着家乡的风都是香的。
也许真的是这样吧,我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理由,于是微微笑着,在带着淡香的微风中感受着久违的一切:清澈得如诗句般流淌着的松花江、江边随风摇曳的芦苇、芦苇里阵阵的蛙鸣,还有月影里偶尔掠过的飞鸟啼鸣。
马车走过一条长长的江堤,就是我儿时住的那幢茅屋。这么多年了,它依然在江边安静地伫立着,仿佛一直在等待一个远归的游子。还是当年的摸样,红红的砖墙,黄黄的茅草苫就的屋脊,有矮矮的篱笆围绕。一扇单开的木门,轻轻推开,发出“吱呀”的声响。我走进去,清幽月光下,看到童年的自己,方格子衬衫,梳着两条粗黑发辫,一派天真,好奇地看着我。忽然想和她说很多,想告诉她离开后的林林总总,想和她说这么多年里,那么多的喜,那么多的悲,那么多的收获和失落,可是,话未出口,已定定地落下泪来。
她也不多言语,只拉着我的手,坐在土炕上,点燃一只蜡烛,静静看着我。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和哥哥弟弟,挤在炕头一张小桌子上,在昏暗烛光下一起复习功课,直到月朗星稀,再打闹一阵,不知不觉,沉沉睡去。简陋的茅屋,并无窗帘,月光就是细柔的窗纱,将窗外的树影洒在我们沉睡的脸上,斑驳了简单的梦境。
醒来时天已大亮,我披衣起身,信步到村边的稻田。正是盛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人们忙碌着给稻田锄草。田野里有许多防飞鸟的草人,一如当年一样,顽皮地张着双臂看着我笑。男子们憨憨地笑着,互相开着乡村味儿的荤笑话。女子们爽爽地,每张脸颊都红润润的,透着那样自然的朴实和健康。你若沿着他们的言语往深处走,一直到心里,都是透明和清澈的,如同一缕缕自然的风,毫无矫饰,却有淡淡的清香。
村头放电影,我踱过去,看到的是一些早已熟悉的镜头。在高楼林立的钢铁森林,假面具斑斓,有如谎言。真实的面孔在街头廉价出售。柔弱莲花黯然失色,白云一小朵一小朵从高空中跌落,素色裙裾随风飘零。我惊讶地看到自己,脸色苍白,正在用诗歌探寻未知路径。
村人们嬉笑着,像是看一个传说。我也并不言语,转过身默默走开。
到松花江边,踏上一条小舟,也不摇楫,任它载着我在江面漂泊。松花江水清可见底,我看到水底的细草和河蚌,还有青蛙悠悠然游过。掬起一捧水,一点点洗去这么多年里尘世赐予的尘埃。在江水的倒影中,我看到自己,通体透明。于是,化作一条白色的鱼,回到属于自己的清澈里。
醒来时,月正高高,窗外,是倦怠了的霓虹灯,昏昏欲睡。